手机版
1 1 1

一辈子的坚守

山东省莱芜市 谷国瑞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牛泉镇吕楼村,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从25岁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37年。从风华正茂到年过花甲,他把一腔热血和无悔青春全部献给了云台山下的那片热土。他叫吕克发,是牛泉镇吕楼村党支部书记。

1976年,老支书因身体原因辞职后,年仅25岁的吕克发走马上任,成了当时牛泉镇最年轻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不当家不知道米贵,担任了支部书记后,吕克发才知道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吕楼村地处莱芜西部山区,三面环山,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差。长久以来,村民一直过着靠天吃饭、赖地穿衣的日子。如何带领群众找到一条致富路,成了摆在吕克发面前的首要任务。

为了早一天摆脱穷日子,年轻的吕克发和“两委”成员一道,分析形势,研究思路,最终决定通过发展柿子、花椒购销为主的第三产业,变山区劣势为优势。1978年,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中国大地的时候,吕克发开始动员大家发展第三产业。但是,经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大包干的风风雨雨后,许多群众不敢搞,怕政策有变化,搞不好赔了本。面对即将烂在手里的花椒、柿子,大部分人都在等待观望,却没有人愿意迈出关键的第一步。年轻气盛的吕克发决心先“下水”,帮助老百姓试试深浅。

吕克发东拼西凑,筹集了一万元钱,开始从事獭兔养殖和花椒购销生意。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吕克发不但回了本,还净赚了一万多元,这在当时是个非常可观的数字。经过尝试,吕克发心里有了底。他把自己赚的钱借给了最积极的李会明、吕克良等人做本钱,帮助他们干起了花椒、柿子等农产品购销买卖,每人每年都能收入一万多元。到1987年,吕楼村的个体户达到了十七、八家,这在当时的山区可谓凤毛麟角。

就在村里人都认准了农副产品购销这条致富路时,吕克发却因为村里工作忙不过来,不得不把兔子卖掉、中止了自己的花椒购销生意。“有朋友跟我说,如果我不干这个支部书记,可能早就成百万富翁了,要算经济帐,我可亏大了。但是,人活一辈子,不能光想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份责任。”谈起那段经历,吕克发总是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

村民富起来之后,吕克发没有止步,又把目光转向了旅游开发。吕家楼村西靠云台山,有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2004年,吕克发专门请专家对云台山开发进行了考察论证。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开发,他决心带领党员群众打一场旅游开发的“持久战”,为今后村里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受集体经济制约,旅游开发的资金主要是靠吸引大户和开发商来投资。为了节省资金,已过知命之年的吕克发带领党员群众投工投劳,常年大干。目前,在云台山开发建设中,已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先后修了2.6公里的盘山水泥路和8公里的环山路,建设了鹁鸽洞、云台大天庭、莱芜县委诞生地、刘仲莹故居等100余处景点。一个集山水旅游、革命教育、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已见雏形。

“每年不干几件像样的事,就感觉对不起全村老少爷们的信任”。凭着吕克发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村里年年都有大工程,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投资50万元硬化道路4900多米,筹资50多万元建起了的高标准的规范化学校,筹资52万元新修建了文化大院和党员活动室……现在的吕楼村,不少村民住上了楼房,开上了汽车,腰包鼓了又鼓,生活越来越富。

如今,62岁的吕克发还在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他就像一头勤恳的老黄牛,用自己全身心的工作,几十年如一日,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奉献者之歌,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一辈子的坚守。

【笔者感言】当村干部,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奉献。其实,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一杆秤,秤砣是老百姓的信任,衡量的是村干部的责任。这是一种正比关系,只有我们担负了更多,付出了更多,才能让群众对我们的信任更多。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5日 10:32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杨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