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心和梦想一起飞

四川省剑阁县委组织部 张丽娅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白岩松在耶鲁大学演讲时说,1968年马丁·路德·金倒下了,梦想一词却在全世界站起来了。

如今,我们亿万中华儿女有了一个共同的梦想,一个强国之

梦,民族复兴之梦,在这追赶梦想的征程上,我想讲述一个残疾人的追梦故事。

剑阁县的杨桠村,因为有大片的风化岩,让这里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枯水季节,人畜饮水相当困难,村民只好每日翻越七郎山,到10里外的金银沟背水吃,山路陡峭,经常人摔桶毁。

这时一个声音震动了村民:“人不能白活一世,这井我打定了”。他说:“我8岁就瘸了右腿,是党的政策好,靠缝衣服我成了万元户,如今想为大家做点事”。于是1980年的冬天,在插队落户到当地的地质工程师的指导下,他尝试着在岩壁上凿井。岩石非常坚硬,工程相当浩大,一天下来双手全是血泡,两腿失去了知觉。这些简单的词语都不能完全表述一个走路都要拄着拐杖跳着走的人每日翻山越岭、爬高就低的艰难。

在“叮叮当当”的响声中,九个春秋过去了,一口蓄水224立方的岩井终于打成了。面对一股股涌流而出的山泉,面对一拨拨前来背水挑水的村民,和村民们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激,他只是露出了憨实的笑容。为了纪念“三中”全会,他将此井命名为“三中井”。“吃水不忘挖井人”,村民们记住了他,他就是被评为广元市优秀共产党员的左慎宗。

连左慎宗自己也没想到,他这一打竟是32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拄坏了5根铁棍,用坏了13个钢锤,17个把手锤,136把锄头,投工20000多个,搬运土石3000多方,耗资15万元,一共打成了5口大井,共蓄水2112立方米。他用32年的人生年华实现了让300多户村民不再背水吃,200余亩农田不怕干旱的梦想。32年,七郎山的朔风见证了他的梦想,七郎山的霜雪见证了他的执着,七郎山的村民见证了他那现代愚公式的伟大。央视的“夕阳红”、“读报时间”、“聚焦三农”、“感动在我身边”等栏目先后报道了他的光辉事迹。

我也有幸在2012年感动剑阁十大人物的颁奖典礼上见到了他,一个双腿严重弯曲的残疾人,一个身高不足1.50米的73岁的老人,拄着拐杖,在从嘉宾席到舞台的那几步台阶上艰难的攀登,可以想见他那跌跌撞撞,32年如一日的打井路是何等的艰辛。现场观众没有发出一点声音,音乐也没有,只有拐杖拄地的咚咚声敲在我们的心坎,直到他站到高高的领奖台,全场观众自发的爆出了震天的响声,和压抑不住的泪水。就这样一个腿脚不健全的普通人用他的实际行动生动的诠释了中国梦的内涵,这样一个博大、坚忍、执着的追梦人,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我们周围还有很多或健全或残疾的平凡人的追梦故事,正是因为有他们,有无数个“左慎宗”, 才能铸就繁荣、富强的中国梦。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们才会发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安定、社会和谐的时代最强音。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现在,我们所有平凡的家庭、平凡的人都拥有着自己的梦想,也在用不同的方式去努力实现着自己的梦想,用力所能及的力量为别人的梦、集体的梦、国家的梦传递爱心、奉献才智。

作为追梦人,我们应在工作中满怀豪情、燃烧激情、挥洒汗水,以如饥似渴、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滴水石穿、毫不松懈的毅力,勤于学习,敢于求索,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在放飞梦想,追逐梦想,共圆中国梦想的伟大征程中谱写绚丽的华章!

左慎宗是用血和汗在打井,他的故事不是凄美,而是壮美,所以我不想用眼泪来讲述,我只想说:我是一名老师,我的工作承载了很多家庭的梦想,很多孩子成长、成才的梦,我的梦因他们而生,我愿以左慎宗那样的人为我灵魂之导师,立足本职工作,恪尽职守,开拓创新,将我的心和孩子们的梦向着中国梦想腾飞的东方一起飞翔。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5日 10:37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杨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