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一块面”的梦想

安徽淮北市相山区东街道八号桥社区 刘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母亲今年73岁了。小时候,我们经常听她叹息:啥时候能让俺孩子吃上“一块面”啊?土地承包后,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一辈子从来没有想到能吃上“一块面”呀!(“一块面”就是纯小麦面,不掺杂粮的。)现在的日子真是好啊,你们享福要知福、惜福。

母亲是过苦日子过怕了的人。我们兄弟姐妹共6人,一家8口人的口粮曾让母亲发愁了近20年。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母亲所说的“大跃进”、“六零年”饿死人的事情,但小时候的苦日子也让我们刻骨铭心了。

那时候真穷。产量高的红薯成了庄里人的主食。人们的口头禅是“红薯饭,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对那天天离不了的红薯馍,乐天派的人打趣道:“红薯馍,蘸辣椒,越吃越添膘。”缺盐少油的日子,哪里能添膘呢。大人黑,小孩瘦,“添膘”变得白白胖胖成了庄里人的梦想。麦子面做成的白馒头绝对是奢侈品,只有过年时才能美美的吃上一顿。过了初一就不给吃了,留着走亲戚待客用的。有时候,馋嘴的哥哥背着母亲,从家里偷出一个馒头,我们跑到家后的河沟底下,一人一半,干得掉渣,噎得我们直翻眼,却也吃得津津有味。“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母亲才会拿出几个仅剩的白馒头,让我们吃。可是,馒头已经有了黑黑的霉点子。

弟弟最小,待遇当然也是最好的了。母亲在做馍时,会拌上一把白面,给弟弟做一个小饼。每当揭锅的时候,我们都如小燕子一般围上去。你扭一口,他扭一口,一个饼也只剩下一半了,急得小弟在旁边直叫唤。每当这时,母亲就会看着我们,无奈地叹气。

后来,日子慢慢好起来。在蒸馒头时,母亲用杂粮和小麦面做成了花卷,或者是用白面把杂粮包裹起来,从外面看就是一个个白馒头。记得有一次放学后,看到刚出锅的雪白的馒头,跑过去,张大嘴巴抓起一个就吃起来。一咬露馅了,那难以下咽的什么豌豆面、玉米面、高粱面、大豆面之类的滋味让我气得扔掉了馒头,冲母亲发起火来。看到哥哥揭掉皮吃,我也学样,结果,一笼白馒头又变成了黑团子,让母亲哭笑不得。

家庭承包之后那一年,我们家因为人多地多,加上母亲要强能干,获得了小麦总产量全队之冠,父亲因此还获得了生产队的表彰。母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淘洗了2袋麦子,磨成了面粉,蒸了2笼白馒头。可能是我开始发育了,一下子就吃了3个馒头。

现在的人早已对“一块面”失去了兴趣,对于杂粮馍奉若珍馐了。73岁的母亲除了有一点高血压之外,身体健康。她在家里的一地空地里栽上几垅红薯,点上几畦玉米,还有芝麻、绿豆等东西,让我们的“一块面”变得更有营养。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4日 14:1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杨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