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灯 情 梦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 孔祥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鲁迅先生在1922年创作的短片小说《社戏》回忆起了他内心深处的一片净土—平桥村。那里有长辈们的慈爱,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有鲁镇特色的乌篷船,也有我们勾起我们儿时无限遐想的松伯岭,当然还少不了那圆圆明月,少不了那寄托作者向往农村天地朴素之情的皎洁月光。

从小学学习了这篇课文到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儿时对平桥村的种种向往依然以及对农村的挚爱敦促我毅然选择了村官这条道路。在鲁迅先生的家乡绍兴,“社”就是一种区域的名称,相当于现在的“村”。社中有“庙”,为了祈求全全社平安富足,社庙里定期都要演习,这就叫做“社戏”。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腾飞,经济的的迅猛发展,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上的飞跃,同时人民在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也日趋渴望。时值夏季,村里迎来了一场场文艺演出,每每汇演的当天,本村和邻村的孩子会早早的吃完晚饭,搬着椅子或板凳去村委会的操场上帮忙占位置。虽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有线电视已经普及了,孩子们在电视上也都看过类似的文艺演出,但演出会场的各种新奇的设备也会紧紧的吸引他们的目光,大功率的投光灯具、泛光灯、音响设备,当然最惹眼的当然还是泡泡机和喷雾器,随着太阳的下落,村民渐渐地多了起来。几张乒乓球台加上三条长凳,这就是由村委会的简易健身室改装的临时化妆室。好奇的村民和孩子早就把这里挤得水泄不通,甚至连随同来的小狗也好奇地蹦来蹦去,凑上来瞅瞅这瞅瞅那。门外的表演台处更是热闹,有专业的音响师在调音,有灯光师在整理电线,当然更少不了热情的观众,早早的把舞台围得水泄不通。椅子不够的,有的坐在摩托车上,有的直接站在农用拖拉机上,有的爬上了视野比较开阔的墙头上,来迟了的孩子,索性爬上了父亲的肩头上,就这么看着一只看到表演结束。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方面,党和政府是下足了功夫,加大农村公共文化基础建设的投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旨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家都知道,在鲁迅先生的《社戏》中,作者看的并非是本村的社戏,因为自身村子比较小,经济比较差,所以每次只能去邻村的看表演。而时隔数十年的今天,街道政府为了增加群众凝聚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所以决定以文艺汇演为载体,提升政府服务职能,擦亮群众文化品牌,拉动经济发展。 一个个散发着泥土清香的节目,缕缕馨风,盈盈绿意,轻轻地将观众笼罩。回味着秣陵关自古以来的历史,展望着美好明天的新篇章。

舞台上那些高功率的投影灯是我见过最亮的灯,照得周围一大片场地亮堂堂的,如同白昼。灯光灿烂眩目,盯着电灯看上几秒钟,就会刺得人睁不开眼。晚会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钟,村里的主干道上没有没有路灯,村民归家时只能借着路边民家的灯光隐约摸黑赶夜路,稍不留神就会滑进路崖边的灌溉渠。投影灯刺眼的亮光和回家道路上的那片漆黑无助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村民需要路灯!路灯能照亮归家的路!

正值三年一次的村支部选举,新一届班子领导将安装路灯的计划写入了未来三年的工作规划中,通过搜寻、对比过各家市政公司的资质、产品和报价后,经过数次两委会议和群众座谈会,最终达成一致,并立即开始丈量、底座浇灌、路灯安装等各项工作,当五十多盏太阳能路灯一齐在夜晚点亮那一霎那,每一个人内心的那盏“灯”也被点亮了。

初夏的村庄,山青水秀、满目葱绿。在这块历史悠久、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山花烂漫,歌声潮涌。人们期盼着下一次的“社戏”,期盼着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期盼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成果 ,期盼着中国梦的早日实现。皎洁的月光今夜更明,人们心中的那盏灯越来越亮。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7日 10:4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朱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