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国梦教育梦 用心呵护学生的“微梦想”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刘思文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每个人都应该有点梦想。现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说: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两次获得诺贝尔的居里夫人说: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英国诗人丁尼生说: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 

关于梦想,古今有不同的理解。孔子《论语》里的梦想是“有教无类”,李白《将进酒》中的梦想是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范仲淹《岳阳楼记》里的梦想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著名学者易中天眼中的中国梦是“天下主义,家国情怀,世纪梦想,人类幸福”,教育部长袁贵仁理想的教育梦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

大学是青年追梦的地方,是唤起奇迹的地方,是飞扬理想的疆域,是超越功利的圣地。大学也承载着每位教育工作者最朴素的家国梦想。在我们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心中,将学生塑造成为有社会担当和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人,便是我们最大的梦想。

英特尔资深副总裁虞有澄说:一个有事业追求的人,可以把“梦”做得高些。虽然开始时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能成真。教育同样如此。为了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托起每位研究生的“微梦想”,我们从各个层面持之以恒地去呵护他们。

托起研究生科研“微梦想”,这个梦是科教兴国的教育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大学是科学研究的学术重镇,研究生是高校科学研究的生力军,也是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力。作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我们非常重视对研究生科研素养的培养。学校每年都举行新生入学教育、“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传月”活动,并邀请诺贝尔获奖者、院士专家等海内外知名学者来学校给研究生作面对面交流,指导并鼓励他们诚信攀登科研高峰,实现科研的“微梦想”。

托起研究生成长“微梦想”,这个梦是全面拓展的成才梦。学生是学校的立校之本,人才是学校的强校之基。近些年,我们始终围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个核心主题,从不同层面关注和呵护学生的“微梦想”。从第四届“轨道交通行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班”的启动,到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的新一轮选拔;从学位论文分类指导细则出台,再到本研课程紧密衔接指导性意见制订,一件件举措,都传递着鼓励上进,助力学生成就“微梦想”的“正能量”。

托起研究生游学“微梦想”,这个梦是走向世界的中国梦。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对接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积极借鉴世界先进经验,通过制订各类引培政策,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科竞赛和科研合作项目;与国外高校联合搭建办学平台,推进实质性合作;承办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托起研究生游学“微梦想”,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清代学者梁启超先生曾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故少年有“微梦想”则中国梦将会前进的一大步。量变引起质变,我们希望通过每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让每个“微梦想”最终都能成就一个大梦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10年5月以来,研究生院提炼出了“崇尚科学、求是创新、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精神文化,我们将按照“团结协作、风清气正、奖惩分明、和谐奋进”的管理要求,“居安思危、公道正派、洁身自律、戒骄戒躁”,诚心做一个学生梦想的呵护者,守梦人,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2日 15:15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朱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