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老家的梦想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 刘伟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吃过年夜饭,一家人齐刷刷地围坐到火炉边。老妈一个劲地往火槽里塞干柴,熊熊燃烧的大火映得我们每个人脸膛发亮。和着跳跃的火苗,女儿兴奋地舞动着小手,嘴里不时蹦出“哇哇”的感叹声。奶奶借着夸奖曾孙女可爱的由头,不停地嘀咕着“好幸福的小三口啊!”心里乐呵之余让我不禁对“幸福”引发了沉思。

我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湖南农村,是沐浴着山风长大的一代。那会儿正是物资相对紧缺、生活水平还处在温饱边缘的年代,老家留给我的幼时印象和特别记忆除了泥泞的道路、低矮的草房、追逐散放的鸡鸭、山岗上矗立的喇叭(乡广播站广播),便是白天小毛孩成群结伴漫山遍野跑,晚上全村人围着仅有的一部14英吋黑白电视机目不转睛直至半夜三更。生活很简朴,幸福的滋味也莫过于吃饱穿暖。

读小学时,对老家的感受和对幸福的体悟开始具体生动起来:散学后帮家里放牛,到沟渠边逐水摸鱼;光着脚丫跟随爸妈上山砍柴禾,下田搞“双抢”、挖泥鳅,在帮忙干农活的同时追寻着无尽的童趣;晚上借着微弱的煤油灯光温习功课。夏日的夜晚,一家人团团而坐,摇蒲扇纳凉,细数着劳作一天的点点滴滴;寒冬腊月里,一家人围着火槽,烧火取暖,盘点着辛勤一年的劳动收成,打算着来年的挣钱法子。虽然没有物资上的丰盛富足,却是那么和睦满足。打那时起,我便开始憧憬着能早点挣钱给家里通上电、买台电视机,想象着不用一村人围着仅有的那台电视机看新闻、看世界的场景。

上中学了,耳濡目染了老家状况的明显改善,我对幸福生活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村里陆续通电到户,各种家电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田野上农作机械设备渐渐多了起来,以往靠人力、畜力完成的耕、播、插、割等,已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人们不再“累得直不起腰杆”,多亩农田耕作短时间内就可轻松搞定,这在过去是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多少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紧张忙碌场景也因此近乎消失。每每谈起过去那段艰难的时光,老妈总难免唠叨几句:“苦日子好不容易才熬出头,你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哇。”

入大学后,不常回家,每一次目睹老家的变化,几乎都是过年时节,却总能在平常时日的电话里分享到来自家乡的喜悦声音:许多人家都盖上了楼房,装上了空调,开起了小轿车,用上了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手机、彩电、冰箱、洗衣机等更是走进寻常百姓家,衣食住行条件大为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了,幸福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外面发展快,家里一样也变化大咧!”看着电视里频频播放着城市快速发展的身影,邻居们不止一次地自赞着。从中我发觉,他们有着生活年代的历时跨越、有着收入水平的现实对照,他们习惯性地用事实证明、用数据说话,一个个鲜活的对比让我对老家所经历的变化诧然:过去实行生产队集体劳作,后来分田到户,现在国家减免农业税、粮食直补、农机补贴;过去春插、秋收都得靠手工,如今现代机械化作业随处可见;过去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忙乎在水田旱地,勉强养家糊口,如今养殖种植业发达,依靠科技发家致富,人们创收的途径多了、渠道宽了,家庭收入也增多了,生活蒸蒸日上。耳闻这些,我的心里便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激动和难以抑止的兴奋。

还能清楚地记得前年春节爷爷的一番感慨:“想不到我这老倌子也能活到这年头啊!还是你们生得时代好哇,看看我们那前半辈子哪有这些年变化大哟!”我明白爷爷这些话的意味,近年他身体状况一直不好,靠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维持着身体的勉强健康,我知道他是在感叹着也是在感激着这些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自己和家庭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

参加工作后的这几年,我对老家的发展、变化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物质生活的日渐丰裕,让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每次回家,村里人都要扯着我聊上好大一会,话题不外乎要我讲讲“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和听他们叙说老家的变化如何之大,我总感动于他们对这些变化的如数家珍、对那片热土的深沉挚爱和对收入增长的欢欣鼓舞,以及洋溢在脸上的那种自豪、淳朴与幸福。

离开老家出来打拼已有好几个年头了,学习、工作、买房、结婚、生子,很多人生大事都在异地他乡完成。我想,相比经历了更多的家乡父老,我对老家这些年来的变化感受之深是远不如他们。毋庸置疑的是,这些年,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便民措施多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统筹城乡发展,诸多字眼听得越来越多、耳熟能详,人们享受着科技日新月异带来的方便、舒适,也尝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甜头。

奶奶掰着指头说起自己一路过来的感受:“你看咯,一个吃饭不成问题了,生活改善了,住的楼房舒服多了;村里水泥公路修好了,进城赶集又快又不要颠簸晃荡了;电视、电话都装上了,跟你们通个话没那么费神了;读书也不要花什么钱了(农村免除九年制义务教育费用);以前只有城里人才有的医保现在我们都有了,看病也没以前那么难了,这几年又搞‘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坐在火炉边,一家人各自诉说着幸福日子的来之不易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我不经意地问起老爸:“你觉得这些年我们这变化最大的是什么吗?”老妈不假思索地抢先说道:“思想!脑瓜子!”的确,时隔多年,今非昔比,老家已然旧貌换新颜。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物质形态层面的,更有令我这“生于斯长于斯”者惊叹的思想观念层面的。

提起观念改变,老妈感触颇深地说:“瞧我和你爸那会儿多糊涂,要不是你自己霸蛮争取和你姨妈给我们吹耳边风,你上高中考大学估计是十有八九不得成哦。现在可好了,这些年苦是苦了点,总算是把你们兄弟仨拉扯出来了,读书还是管用啊。”话里似乎带有几分愧意和自责,但更多的是在为我们从读书中受益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并将这种幸福无意识地写在了脸上。后来回想起这些陈年往事,老妈似乎早有准备地开始为自己“辩护”:“现在这年头只认事实,只看结果。读了书,找不到工作、赚不到钱,那又有什么用?”

老妈的话倒也实在,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好在这些年村里的同龄人通过读书、学技术跃出“农门”、圆“大学梦”者不在少数,他们靠知识和智慧富裕起来,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教育、崇尚科学,乐于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生活。透过这些,我似乎触及到了流淌在脚下的那股家乡人脱贫致富、共奔小康的无穷力量!

炉火烧得很旺。一家人围坐得紧紧的,火苗不时窜上来,把我们映得满脸通红,照下了每个人心中定义的梦想与幸福。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8日 15:4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梁秀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