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乡村教师沈明祥三十八年来的中国梦——教育梦

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 沈秀操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用心教书,教良心书,不误人子弟。”这是大山深处传出的声音,也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教育梦。三十八年来,它总在那里回响。每到节假日我回家乡,总能听到一位60岁的老教师讲述着他在教学工作中的快乐与幸福。时光的流逝悄悄地在他的额间刻上了深深的皱纹,换去了他曾经一头的乌黑亮发,给他的却是日渐消瘦的身躯。但是,他那颗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的心依旧燃烧着熊熊烈焰,没有改变。直到今天,他仍坚持在最后的工作岗位上,他说:“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多干两个月(他的退休时间是2012年4月,6个学生小学毕业是6月),给孩子们一个圆满的小学生活,是我最后的心愿。”

在曲折与困难中前进

作为五十年代初期出生的他,来到了一个有着“富农”称号的不幸之家。这一切,注定了他的命运从此走向艰难——不能读书、没有地位、受人欺侮。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他追求目标的想法。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于1972年9月他踏上了民办高中的求学之路。两年的时光,凭着自己有力的双腿,在来回三百多里的山路上走过了无数沧桑。1974年7月高中毕业后,他走进了一所乡村小学——遵义县平正乡红旗小学,做了一名民办教师。从此,他一生扑在教育事业上,努力工作,走过了不平凡的三十八年。

红旗小学地处贵州边远山区,属于高寒地带。每天上学,都要走过十多里的山路,走进这所小学,和孩子们一起,度过平凡、却又不平凡的每一天。夏日的骄阳晒红了他的脸,冬天的寒风吹痛了他的头,他却没有叹气。他总默默地走着、工作着、前进着、追求着……由于当时教师待遇低,他每月工资仅十四五元,想要养活一个有着五口之家的家庭,根本不能。为此,每天他除了坚持站好自己的工作岗位,在早晨、下午还得脸朝黄土背朝天,种好地。这一切,无疑加重了他肩上的负担。可在困难面前,他没有屈服。教室里,他总生动地给学生讲着每一堂课;油灯下,他总专心地批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在民办工作岗位上坚持了近二十年的他,经上级领导通过考试考核,有幸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公办教师。

在教书与建校间行走

走上工作岗位的他,无论是对教育教学,还是对学校校舍建设,非常的热心和关心。八十年代初,为了让村里的孩子有一个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他经过一番思索,经上级领导同意后,将红旗小学与当时的生产队粮食保管室合并,重建新的红旗小学。建校期间,他组织十多位代课教师一起,自带生活到学校,每天放学后背石灰、粉刷墙壁、修补课桌,直到深夜才回家休息,凭着大家的无私奉献,终于在一年后,学生住进了新的教室。当时,有这样一个学习环境,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也算是一种无比的幸福。就这样,这所小学在风风雨雨中前进着。十多年过去了,房屋开始化为朽木。看着孩子们冻得通红的小手,听着教室里呼呼的寒风,看着摇摇欲坠柱子和瓦片。他暗暗下决心,要重新建一所学校,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作为一位当时有着近两百人学校的校长,他开始了艰辛的建校工作。一边要教好书,一边要不断思考建校的工程问题。通过写报告、走乡亲,热心终于换来了建校工程的开始。当时,学校有教师12人,但都是一些临时的代课老师,对于学校的建设,真可谓无所事事。无疑一切的重担全部落在了他的肩上。经过一年的辛苦和努力,新的砖木结构的教学楼终于落成。看着老师办公室里阳光般的笑脸、听着孩子教室里朗朗读书声,他心里踏实了许多。但这一切,就像是命运在和他开玩笑,新建的教学楼使用十年之后,在一场暴雪的摧残下,一夜之间竟成了危房,不能再在里面开展教学。天灾的无情与冷漠让他有些无言以对。

第一次的失败,他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建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一次,他亲身实践,直接参与建校,从打基础到房屋建成,他坚持天天在工地上监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就这样,通过一年时间的奔波、忙碌,新的两楼平房——八间教室顺利投入使用。学生又回到了宽敞明亮的教室,朗朗的书生又响彻在乡间的山村。望着新新的学校在乡村再次崛起,村民们脸上绽开了笑容,向沈老师竖起了大拇指!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9日 15:18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梁秀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