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中国梦·我的教育梦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海口云光中心学校 巫裴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把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定义为“中国梦”。 也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因此,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中国梦也是教育梦,要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实现教育梦。

我所在的学校地处昆明城郊,原来的学生的主要来源是周边企业员工子女和本地农村孩子为主,教育教学环境比较单纯。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校的生源中外来务工子女越来越多,我们就要解决好这些孩子读好书的需求,政府、党委对我们农村学校的硬件投入很大,现在我们的教室里有了多媒体设备,实现了班班通,图书、体育、音乐、美术各科设备帮助我们配齐配全,学校设施大为改善。在这个基础上,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进一步模糊农村教师的概念,转变思想,不断的学习,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用孔老夫子的话说就是要实现“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本义是:在教育的对象方面,不分种类,即不分“贵贱”、“庶鄙”,不分善恶,也就是不分阶级、阶层,不分年龄、地域、个性差异,凡是愿意学习的,统统收为弟子,都给予教育。而在现代,“有教无类”即提倡教育民主、教育平等,反对教育歧视,教育不公平。所谓“性相近,习相远”,“性相近”表明人人皆有成功成才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办好农村的教育就可以为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做出巨大的贡献。而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师而言,真正的“有教无类”就是要找准我们的教育定位,把每一个有学习愿望的学生,根据其实际能力,作出合适的引导和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获取成功,今后不但能有孩子成为科学家、艺术家等,也有孩子能成为全国第一的环卫工人,全国第一的种菜能手。

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呢?就是要办不一样的学校,培养不一样的人才,这就要实施“因材施教”。我们的教育做得最傻的事情就是想把不一样的人培养成一样的,这不是工厂加工零件,我们做得很累,学生很累,家长也很累,其实这是没有可能做到的,当然这更没有必要去做。那么,家长所期望的“优质教育”怎样实现呢?我们办学的定位就是我们的孩子,只要办的能够适合你的孩子,让他们得到最大的发展,这个就是学校的优质教育。全面的了解农村孩子的态度意识、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学习基础、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等,准确掌握学生的状况,因材施教,在“知人”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具体实际、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循序渐进,以达到“益精其能”的效果。

素质教育已经提了很多年了,孩子们的素质提升了多少?这让我想到了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什么叫素质?知识全忘记了,剩下的就是素质。我相信,很多年以后,我所教的孩子已经记不起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但他会铭记住知识之外的东西,那就是方法和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也就是方法论和世界观。《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出了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这十二个字有力的诠释了素质教育。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我校的校训。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我们教育的孩子应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成为能够适应21世纪世界发展潮流需要的有用人才。”《共产党宣言》里也说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我想,这也是教育应该努力的目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我们的教育中应该努力去创造公平的环境,一个为了集体中所有人的自由发展而努力的集体。

作为一个教育者,一名共产党人,我希望我可以培养出这样的人:他们拥有独立的人格和主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能用自己的头脑和内心去感知、认识世界;勇敢自信,懂得热爱和珍惜;自由而自在地生长和行走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这就是我的教育梦想,我将坚定信念,哪怕前路荆棘坎坷,也要坚定不移勇敢的走下去。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6日 14:39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梁秀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