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无悔的岁月 无悔的事业

四川省泸州市委组织部 廖亮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演播室内,李健对现场拍摄进行指导

演播室内 李健对现场拍摄进行指导

每天早上八点二十分左右,古蔺电视台的楼道里总会准时出现一个矫健的身影,只见他健步走进办公室,整理一下文件,就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20多年来若非出差,他就一直恪守这样的作息。

这就是现任古蔺县广播电视台台长、县文体广电局广电支部书记的李健。

李健,一个生于1966年的川南汉子,一个优秀的中共党员。

一、从平凡做起,用无悔的青春写就人生

1986年,刚走出校门的李健正巧碰上了县上招考播音员。“那时候还不叫古蔺县广播电视台,叫古蔺县广播站。办公地点是在一幢两层的木楼上,一走起来嘎啦嘎啦地响。”李健笑着回忆说。

古蔺县处在乌蒙山深处,信息闭塞,老百姓了解党的政策、获取新鲜信息全部来源于广播站。为了让全县人民准时听上广播,李健5点多就得起床了,并没有手机一类可以提醒的工具,他想出了新招:把闹钟别在腰上,只要铃声一响,就去打开广播、拿上话筒开始全县直播。6点开始播报古蔺本地新闻、天气预报,6:30准时转播中央台的“新闻与报纸摘要”;中午12点播放中央台“午间半小时”;晚上7点是“新闻联播”。这个“蔺州小闹钟”一度成为了李健的代名词。

就这样,李健从播音员、记者、新闻部主任、宣传股股长、电视台副台长,到县文体广电局副局长、电视台台长,一步一个脚印,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自己钟爱的山区广播电视事业。

为了获得第一手新闻素材,身为台长的李健也常常身先士卒,奔赴一线。2008年年初,古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当时的重灾区石宝镇几乎变成了一座孤岛:交通中断、没有电、没有信号,蜡烛、煤油全都用光了,连盐、粮食也变得十分紧缺。得到这个消息后,李健带上两名记者,就随着除冰队伍出发了。

“路上全是冰,简直寸步难行。我们开车跟在救援队伍后面,虽然十分小心,还是出事了。在一个转弯的地方,车翻了,摄像机也摔了出去,我赶紧从车里钻出来去捡,又摔了一跟头。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觉得摄像机一定不能丢,我们一定要把现场实况带回来,全县人民都在等着看我们发回来的报道。”

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一直奔走在抗灾现场,积极投身于救灾的新闻报道中,平均一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精心策划、制作了一系列报道,在中央、省、市媒体播出,让外界及时了解古蔺灾情及干群抗灾情况,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走创新之路,积极引领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一直以来,专业人才的缺乏都是古蔺电视台的一块短板。对此,李健带领台领导班子积极开展对策研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人才引进、管理与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5日 10:21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朱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