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六十年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

云南省保山市委组织部 供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杨善洲在植树途中

杨善洲在植树途中

杨善洲同志,男,汉族,1927年1月出生于云南省施甸县姚关镇陡坡行政村大柳水自然村,1951年3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农会(武装队)小队长,施甸区土改小组组长、区委副书记、区委书记,保山县委副书记,施甸县委书记,保山地委副书记、书记。1988年3月退休回到家乡大亮山植树造林20余年,建成了面积达5.6万亩的善洲林场,2009年杨善洲将林场经营权无偿移交国家。2010年10月,杨善洲逝世后,大亮山林场更名为善洲林场。

光山变青山  青丝变白发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20多年住深山,拼了老命办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是云南省保山市群众自编的一首歌谣,赞扬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1988年,杨善洲同志从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的扎根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

为把大亮山变成林海,他每天起早贪黑,带领林场职工栽树种树,他经常身穿蓑衣,头戴竹叶帽,手拿砍刀、嫁接工具跟大家一起去挖坑种树,忘我劳动,经常十个指头都磨破,缠满白胶布。林场缺少树苗,老书记四处奔波采购苗木,有一次,他打听到龙陵县有树苗,就急急忙忙地带人赶到了那里,可是树苗已经卖完了;打听到昌宁县可能有,他马上又赶到昌宁,树苗买好后,天色已晚,他连夜赶回了施甸,这一趟来回有300多公里,到了县城后他依然没有歇脚,并连夜赶马驮树苗上山。为解决苗木紧缺问题,老书记又想到捡果核育苗的办法。每次回到城里,老书记就到大街小巷甚至垃圾堆里去捡别人扔掉的果核。有人劝他,他说“我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苗种了,有什么不光彩的?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经过20多年的奋斗,5.6万亩人工林的大亮山林场已变成茫茫林海,当年老书记捡来的果核已经长成了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善洲小道上那300多亩果园,桃子、李子、桂圆、芒果,硕果累累,香飘十里,成了大亮山林场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为官四十年  一生为民情

“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老书记做到了!”保山市委组织部一位干部说。

上世纪70年代,老书记下乡总有个习惯:他总是随车携带锄头、镰刀等生产工具,他去到那儿总会和群众拉拉家常说说话,他遇到种地就种地,遇到插秧就插秧。家里人给杨善洲捎信说,房子漏雨无法住,赶快寄钱修补。杨善洲摸遍全身,找不到钱,寄了仅有的30元钱。他附上一封信:“现将这30元钱寄回家,先买几个盆盆罐罐,哪里漏雨就接一下。眼下的农民比我们困难的还很多,村里的房子比我们破的还很多,别以为我是地委书记就有钱,我家的房子,不能比周围群众的好……”他的秘书苏家祥告诉记者:老书记用钱很“散”,到哪个村看到谁生活太困难,就掏出工资去买点粮食、被子接济;哪个生产队没钱买籽种,他也掏钱帮着买。他把“大家”当成了“自家”,而“小家”里却真就没了积蓄。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7日 11:53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朱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