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丈量大山的“铁脚村医”

云南省曲靖市卫生局 荀巨宏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陈金正(左二)为患病相亲看病

陈金正(左二)为患病相亲看病

14年来,在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会泽县大海乡大山深处,行走着一名普通村医,他就是当地群众熟知的陈金正,他用自己的行医长征路演绎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大山情怀。素有滇东北“小西藏”之称的大海乡,著名的蒋家沟泥石流发源地即源于此,是全县海拔最高、环境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经济最落后、生活最贫困、工作最艰辛的乡。但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陈金正以一名有着18年党龄、从医14年、行走2万里山路的村医,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铁脚村医”。

生死震撼 立志从医济百姓

陈金正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至1998年任大海乡黑箐村村长,1998年至2000年任大海乡黑箐村党支部书记。1999年10月的一天,陈金正和同事到村里困难户家了解情况。在村民家听到隔壁一位产妇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原来村民李二花在家遭遇难产,最终母子不幸双亡。李二花的死深深触动了陈金正:“作为一个村干部,可以带领村民改变生产面貌,但对于受病痛折磨的生命,自己束手无策。要是多少懂一些医疗知识,在关键时刻就可能挽救宝贵的生命。”这次意外彻底改变了陈金正的人生轨迹。此后,他以自己具有高中学历的文化知识功底,开始在家自学医学知识。2000年,陈金正辞去黑箐村党支部书记职务,参加大海乡卫生院举办的乡村医生公开招聘考试并顺利通过,在乡卫生院接受了半年的培训,如愿以偿成为大垴包村的村医,为了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他卖掉家中两头猪,筹足3800元学费,参加了曲靖市卫生学校远程教育中专班的学习,每次接到学习通知,他就赶到大海乡卫生院,白天上课,晚上主动到门诊帮助上夜班。经过两年刻苦钻研,他取得了中专文凭,理论和实践有了质的飞跃,医疗技术水平提高了。陈金正向乡亲们承诺:“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需要,告知一声,我一定登门服务,不收一分钱的出诊费用。”很快,他在当地成了小有名气的村医,不仅本村的人愿意找他看病,附近十多个村委会的群众也来找他看病,从此,他扎根家乡,当起了乡亲们的健康守护神。

丈量大山 步步是党性民心

陈金正所在的大垴包村委会有12个自然村,方圆几十平方公里,山高谷深,最远的自然村要走15公里山路,步行单程需要3个多小时。14年来,他平均每月出诊15次左右,每月都要分别到12个自然村进行一次预防接种,三个月要进行一次慢性病回访,一年一次65岁以上农村老年人体检,这些都是靠他的一双脚一步步去完成。14年来,陈金正一直坚守自己的承诺,只要接到急诊电话,不管夜黑山高,打着电筒就出发,也不管暴风雨雪,披上雨衣就出发。2011年12月,驰星公司一矿山企业发生两名矿工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接到急救电话,为了节约抢救时间,陈金正与矿山企业相约,由企业护送中毒矿工与他相向出发,途中相遇并进行抢救,他小跑了一段路程后,及时抢救了两名中毒矿工。

在大垴包村,最让陈金正揪心的,就是那些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由于生存条件恶劣,村子里的男女青壮年基本上都出去打工,这些留守老人,大都知道陈金正的电话号码,一感到身体不舒服,就打电话给陈金正,陈金正马上就赶过去,村里的老人说,陈金正就像他们的儿子。2011年7月14日上午,银洞村委会松领杆小组78岁的老人杨兴堂鼻孔大出血,导致昏迷。陈金正接到电话,就火速赶到患者家中抢救。随后,他得知老人因子女外出打工,家中无人照料的情况后,就承担起治病并照料老人的生活,直到老人病情好转。

陈金正出诊,身上还背着重重的药箱。有时半夜接到求助电话,陈金正也会带着妻子周会仙一起出诊,由妻子背着笨重的药箱上路,夫妻俩打着手电筒,在漆黑的山间艰难徒步前行,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出诊完又连夜返回家中,这时天都发亮了……

赤子情怀  健康卫士报乡邻

2012年5月29日,大垴包村卫生所进来了一位背着一篮蔬菜的老大娘。她一进门就说:“陈医生谢谢你了,我的病看好了,家里种的菜送给你尝尝。”陈金正对老大娘说:“病好了就行了,但我不能收你的东西。”原来,这位老大娘是大垴包村河沟村民小组的村民张老四,前几天来村卫生所看病打完针后,陈医生见天色已晚,便留她吃了晚饭。这件事使老大娘心中充满了感激,今天是特意来感谢陈医生的。14年来,陈金正一直坚守先治疗、先拿药打针,后结账,没有钱就赊账,再没有钱就销账。村民为了表达对他的感激,地里的青白小菜可以吃了,要给他捎上一把;村民家中的水果熟了,也要给他送一些去;遇上收种庄稼,村民会自发的来帮忙。

14年来,陈金正共接治门诊病人10余万人次,出诊抢救病人近2100多人次,穿破50多双解放鞋。由于长期行走在崎岖的山路,积劳成疾,导致腰肌劳损,随着年龄的增长,腿脚也不灵便了。他说:“现在的工作量越来越大,的确感到很累,但我首先是名党员,然后是医生,所以只要接到老百姓求诊电话,就必须要去。”14年来,陈金正以他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和踏实的医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赢得了农民群众的真心称赞,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各级组织的肯定。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7日 14:05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朱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