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让“农民梦”与“中国梦”相融相成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市委组织部研究室 刘文晓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上小学的时候,初学“梦想”一词,我问父亲,什么是“梦想”。他说梦想就是使劲挣钱,供我读书求学、成家立业。我笑话父亲的梦想不如老师说得那么丰富而有意义。父亲却说,庄户人家的任务就是种好地,过好自己的日子,培养儿女有出息,不用再下地出苦力。

一直有个疑问在心头,父亲是村里勤奋出名、致富有方的“务农达人”,为什么反对我“子承父业”?高一那年,一次父子间的谈话,让我多年来的不解释然。

文理分科,父亲让我将来想做什么,就选什么。我笑着说:十几岁了,最远到过县城一次,其它的时间不是在学校里,就是在村里看你们种地劳作,而你又不让我下地干活,我没有梦想,也想象不出其他人的梦想。父亲说他也有过梦想,多年来生活的不顺、农活的繁重让他逐渐淡忘,他的梦想早已寄托在我身上。

原来与我们家的“经济基础”有关。和父亲一样的乡亲们,之所以对一些“宏观目标、远大梦想”之类的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确实没有切身体会,每天睁开眼是农活,晚上休息时也是一天十几个小时劳作后的疲惫,那时还有众多诸如“统筹提留”的税费款项,养老育幼的负担也很重,硬说他们有“梦想”,反而有些牵强。但不可否认,他们是一群最善良、最可爱、最伟大的人,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再多的溢美语言也表达不出他们对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贡献,他们没有稳定收入的“金饭碗”,但却不分昼夜地种出人民最需要的物质保障——粮油果蔬。

“物质决定意识”,真理就是真理。农业税取消了,村里发展了林果种植业,收入“一减一增”,家里生活宽裕起来,给哥哥娶了媳妇成家立业,父亲脸上的愁容少了,嘴边的笑声多了。全家是库区移民,父亲作为复员军人等,让家里享受到移民补贴、农业户口复员军人补贴、新农合等众多惠民政策“待遇”,村里通上了连村硬化路、自来水、公共汽车、数字电视等,特别是我顺利考上研究生并毕业、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服务家乡这几年,父亲多次欣喜地说,他又有了梦想并且有些已经成真!我感慨颇多!

让“中国梦”成为全体人民的梦,最关键的是让像父亲一样的基层农民相信梦想、拥有梦想、追求梦想。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正是无数农村劳苦大众相信和追求“土地梦”“独立梦”“解放梦”“小康梦”的结果,正是党的教育宣传和组织发动提高了中国农民的觉悟,人民军队的爱民帮扶赢得农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广大农村的老百姓才把最后一袋粮拥军、最后一个儿参军,最后一口奶喂给伤员军人!

“中国梦”的实现,依然要走扎根农村基层,点燃群众激情,而后成就“燎原”之势的道路。没有群众基础,没有最广大农民的参与,再好的梦想只能是一句空话。要在思想观念上精心组织和宣传教育,通过电视、报纸、远程教育、技能培训、参观学习等途径,开阔农民群众的视野,提高思想觉悟,提高致富增收能力,增强“梦想成真”的切身体会。要在社会生活中维护公平正义,加强党员干部管理,严厉打击以权谋私、特权伤民行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让农民等弱势群体伤心、寒心。要在服务基层群众上转变作风、亲力亲为,面对面交流、手拉手帮扶、肩并肩创业,不让形式主义浪费惠民资源,阻隔干群党群亲密联系。要建立健全和保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的长效、规范和可行机制,发挥农村党组织及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桥头堡”作用,建立起一支城市机关干部参与“包千村、联万户、促和谐、谋发展”活动的惠农服务队伍,树立优惠政策、优秀人才、优势资源优先投向农村、偏远山区、西部地区的时代导向,让“中国梦”在最广阔的乡间沃野扎根发芽,在最广大的基层群众间播撒火种,我们相信,再宏伟的目标、再艰难的任务也一定能够实现!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1日 10:3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梁秀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