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读书梦 我们的梦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委组织部研究室 刘文晓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1993年秋,我上了幼儿园。那年,教室的桌椅不够,我和新入园的小孩儿得从家里带马扎。黑板就是墙上砌上水泥,再染上黑墨。室内泥土地面夯实、压平权当“地板”。每个课间,教室里就如下雪,粉笔末飞扬。跑来跑去的伙伴们,又惹得尘土飞舞。值日一天,头发和眉毛上染“霜”,小脸、小手上黑一块、白一块,常常让阿姨和妈妈哭笑不得,也无可奈何。到了雨天,农村娃对泥土的“钟爱”,让“泥水娃娃”成了我们最生动的写照。

到了小学,盼来属于自己的桌椅,不惜和同桌“割爱”,拿着尺子量分“三八线”。白天太热,又没有风扇,于是觉着一边听课一边拿着自制小蒲扇摇啊摆啊也很“好玩儿”。晚上凉快些得上晚自习。那时三天两头停电,蜡烛不便宜也不安全,由墨水瓶改装的煤油灯就成了最好的照明“灯具”。冬天难熬。西北风肆虐,总想撕碎窗户上保暖的薄地膜。教室中央砌着土炉子。煤很贵,就把碎碳掺上稀泥,晒干燃用,可以节省些。穿着姥姥做的花棉袄、厚棉裤,耳朵和脚也不免生了冻疮。最可怜的是写字的小手,冻疮层出不穷,常常整个上午都不听使唤。

新世纪第一年小学毕业。镇上离家较远,我开始了初中住校生活。楼房里崭新的教室让我兴奋了好一阵子。黑板是玻璃制的,还有电视机!地板是地面砖的了,桌椅上还散发着木香和油漆味。风扇、暖气让冬夏不再难熬。

进入2003年,我到潍坊市区念高中。从偏远的农村来的少年,那时只感觉城市就像天堂,初次见到之前梦里都没有遇到的设施。教室里用上了空调和电脑。去多媒体教室就像看电影一样让人回味无穷。英语、历史老师的视频欣赏课让我们找到了身临其境、欢呼雀跃的感觉;地理老师用整合资源倾心打造的“环球之旅”让我们眼界大开、兴趣大发。名师加上全地区最好的设施,帮助我考上了大学。

2006年秋到2012年夏天,六年时间在大学连读念完本科、研究生。每天在多媒体教室里享受造诣颇深老教授、活力四射青年专家精彩纷呈的“学术大餐”,每一天充实而快乐无比。周末去学术报告厅感受来自全国和海外知名学者的无限魅力,每次聆听完都是兴致未尽,渴望下一个讲座的到来。整洁、安静的教室里有了可以快速查阅知网资料库的内网,为我们简短而情深的学术之路提供了莫大自由。恩师们的关怀和小城曲阜独到的儒风海韵,让我倍感珍惜,不懈学习,如愿毕业。

2012年春天,我通过了山东省委组织部选调生考试,成为一名公务员,回到家乡工作。前几天去高新区一所国际学校参观,当代孩子的教育环境太让我震撼了!固定教室都是多媒体教室,黑板和几面墙壁上的电脑是触屏的,学生们可以自由使用;图书角上有琳琅满目的图书、光碟,另一墙角上有24小时提供纯净水的饮水设备,造型可爱的桌椅高低自如量身使用,地板上铺着厚厚的地毯。穿过墙壁上有孩子们自绘“世界文化”、头顶上悬挂各国国旗的“国际走廊”,便来到各个走读教室,孩子们的话剧表演课、钢琴课、国画课、泥塑课、信息课、音频录制和采访课、游泳课都是在这里完成的,更有家长志愿来给孩子们上的家务课让我心向往之。英语、韩语等外教老师的办公室就是一个“世界之旅”微课堂。参观未了,心已沸腾,我为当代孩子们感到无比的幸福。

我这个农村娃十几年的“求学记”,见证了我们国家教育教学设施的巨大变迁。此刻,我既为国家教育文化事业的跨越发展感到由衷的欣喜、自豪与骄傲,也对校园里正在读书成才的下一代充满信心!

让更多的孩子,特别是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偏远山区的孩子都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实现读书、成长的“成才梦”,人民整体素质将更加文明,民族的未来将更加光明,“中国梦”的蓝图将更加明媚而动人。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1日 10:4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梁秀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