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梦想沃土 诗意乐园——我心目中的学校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研室 王必闩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日,在整理书柜时,无意中读到儿子小学时发表在当地一家报纸上的几段稚嫩文字,忽然间感到久久挥之不去。

有一天,我看见我家附近一个池塘里有一只小青蛙不停地跳出水面,我觉得很好奇。我说:“小青蛙,你老是这么跳不累吗?是不是很开心呀?”小青蛙没有回答,还是在跳。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小青蛙对我说:“你不知道,我哪里开心啊,我都快闷死了。你没看见池塘里的垃圾吗?气味真难闻”。我说:“那我能帮你做什么?”小青蛙说:“你就帮我劝劝大人、小朋友别再往池塘里扔垃圾了,那里是我的家呀!谢谢你!”

于是,突然联想到身边似乎再熟悉不过的教育与学校。也许关乎它们,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又有谁敢断言一二,昭示将来?我想象着心目中的学校。

走在校园里,注视着楼宇间镶嵌着的那些大小不一,高矮不等的树木花草,也许显得有些杂乱,但从不缺乏生机与绿色。林荫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或散步,或谈论,或聚集,或沉思,却总不为外在所扰,只求真实与自在。

操场上,每天放学后到处是活动的身影,已不单纯是体育课的专利。现场的人群自由组合,来一场较量,赛出个大汗淋漓;席地而坐,不分你我,辩出个吐沫横飞。也许暂时忘记了自己,但各自沉迷其中,陶醉于那种忘我的感觉。

课堂上,不再是老师“满堂灌”的天下,而是师生共同演绎的舞台。师生经常为某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而老师处于尴尬的境地却渐渐成为一种常态。不仅无人嘲笑,而且更加赢得敬重。“为什么是这样”,已成为学生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同时也是学生敢于追问,积极思考的有力见证。此时的师生关系也更多呈现出一种真诚的友情与信任。

图书馆、阅览室这些常常成为摆设,甚至被遗忘的角落,却渐渐成为师生不约而同的目的地。汲取营养、了解信息、查阅资料、思维碰撞,在这里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值得欣慰的是,这一切不是被动,而是自觉。

走进宿舍,别具一格的集体文化,充满个性而又开放的私密空间,给人不再是简单休息的场所,而是彼此信任、身心愉悦的绝好去处。还有食堂、餐厅,也不仅仅是师生维系生命的充饥之地,更是师生分享智慧,品味生活的又一绝好空间。

清晨,学生总是怀揣着轻松愉快甚至有些迫不及待的心情,走进他所喜爱的校园;傍晚,他又装满着一天的收获,回到家中细细品味其中的甘甜。

何为学校?夸美纽斯说:“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而我更愿意学校是造梦的工厂。因为理想的学校应该适合学生,而不是使学生适合学校。那么,何为理想的教师?第斯多惠说:“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筑大厦,教他建筑”。是的,健全的人格总是植根于心灵的沃土,潇洒的人生始终源于自信与勇敢。

倘若套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那么,我心目中的学校就是“学生诗意地栖居在校园里”。换言之,就是梦想的沃土,诗意的乐园。

也许,再美好的梦,总有醒来的那一天,但很多时候,当被现实无奈与束缚包裹着,我更愿意生活在梦中,哪怕很久。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4日 11:31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梁秀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