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永恒的守护

新疆兵团党员教育中心 供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马军武在哨塔上观察

马军武在哨塔上观察

“面对蜿蜒的界河,背靠亲爱的祖国,我们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这首军垦民谣是长年戍边在祖国西北边境一线的新疆兵团第十师一八五团桑德克民兵前哨马军武真实的生活工作写照。

在远离人群的中哈边境线边,在沙山与植被相夹的空地上,有两座20多米高的瞭望塔,塔的附近是一幢民兵哨所,门前的中哈界河---阿拉克别克河蜿蜒向西南方向流去。有人把这个地方叫作桑德克龙口,也有人把这里称为“桑德克民兵哨所”,远方来的游客却把这里尊称为“西北民兵第一哨”。

这便是185团水利工作站职工马军武工作生活的地方。26年来,他只做了三件事,巡边、守水、护林,这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三件事,但又是许多人不愿做的事,而马军武却说,只要祖国需要,只要戍边需要,只要团场需要,我就会一辈子做下去。

每天的日子过得紧张而忙碌。马军武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升国旗,然后他则沿着河沿巡视一圈,观察堤坝水情,检查树林植被,把被野生动物撞坏的铁丝网加固好,一忙就是3个多小时。春季气温回升快,山上积雪迅速消融,再加上阴雨连绵,平时看起来异常温顺的阿拉克别克河变得狂燥无比,随时都会撕毁堤岸,给国土和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因此,一到这个季节,马军武便整夜整夜无法入睡,每天夜晚他都拿着手电一遍遍地查堤巡坝。有一年巡堤时,马军武在前面走,在河边不小心被毛柳绊了一跤,如果不是死死抓住树杈,差点就见了“龙王爷”。

185团的冬季常常零下近40度,一夜之间大雪可以下到半米深,就是这样的天气马军武也要出去巡逻,银色的世界,马军武在寂寥的旷野中跋涉着,带的馍馍冻得硬邦邦,一咬一嘴冰碴子,马军武就一口馒头一口雪地往下咽。巡边的路很长,一来一回需要三四个小时,回到家里,人累得快瘫了,眉毛、胡子、头发都冻成一陀。

2002年9月20日下午,马军武在瞭望塔观察时突然发现河对岸的哈方不时有浓烟飘来,马军武赶紧跑到10连向团武装部报告,临近9点,火势已蔓延到界河边,这时一只由300多人组成的民兵应急分队也火速赶到,在马军武的引导下,大家呈“一”字形排开,扑打火苗,设置隔离带,经过1个多小时的奋力扑救,控制了火势,扑灭了大火,硬是没烧毁我方一棵树木。

在哨所内的值班室办公桌上,有一个专门记录边情的值班登记本,上面详细地记载着每天各时段的边境线情况,这样的记事本,马军武已经记录了整整二十多本。

26年很快过去了,朝气蓬勃的小马已变成了满脸沧桑的老马、有人曾给他这26年的付出算过一笔账,这些年来,马军武风雨无阻地巡视在20公里的边防线上,如果每天按两个来回计算,一天要跋涉46公里路程,一年就是16790公里,26年就是436540公里,这相当于绕地球近9圈的长度,妻子张正美也曾留心过,这些年来马军武了磨破400多双胶鞋,挂坏了40多套军便服和迷彩服。凭着这个韧劲,他创造了连续26年桑德克地段未发生一起违反边防政策事件和涉外事件的记录。

如今,185团被列为兵团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团场在桑德克建立起抗洪守土纪念碑,马军武又兼起了解说员的职责。寂静的桑德克变得热闹起来,各地参观团来了一批又一批,马军武一边介绍那惊心动魄的守边故事,一边宣传边防政策法规。

马军武守边护土的先进事迹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这些年来,他多次受到表彰奖励。2009年获“兵团劳动模范”、“十师劳动模范”称号。201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1年荣获: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2日 10:35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朱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