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阅读点亮梦想

辽宁省大连市开发区马桥子街道 陈曦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国梦”的宏伟愿景,让我感受到了同心奋进的深沉力量,更让我懂得了当代青年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然而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只有当其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才能够有大作为和大贡献。那么,如何在阅读中成就每个人的中国梦,我想用简单的数学符号来谈谈我的感受——“阅读的加法与减法”。

加是积累,让读书成为习惯。古人言,开卷有益。我认为古人这话的真意是先要我们存着一份与书为善之心,如此方能读一本,收获一本。就像培根在《论读书》里说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需要我们不断地读书、学习。通过办公室书房认真研读的“桌上书”,车站机场随时翻读的“口袋书”,睡前床上休闲浏览的“枕边书”,让阅读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藏书家尤袤就是把阅读融入了自己生活的血液,他在《遂初堂书目》序中比喻:“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减是释然,去掉阅读的功利性。掐指算来,自己寒窗苦读二十余年,大部分读的是“有用的书”。因为太注重实用性,反而心灵不能和图书进行亲密的交流,不能让趣味得到释放,不能让精神得到真正的休养生息,读书很容易变成一种“苦差事”。工作之后,没有了各种考试、升学的压力,我读了很多看似“无用”的书,却得到了更多滋养。

古人劝诫子弟读书时曾比喻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现代人却将这种观点物质化了,而且古人还有“读书不为稻粱谋”,“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观点。其实在很多“无用”的书里隐藏着真正的“大用”,因为里面有思想、有哲学,更重要的是有乐趣。读“无用”之书,实则是在“无用”中完成灵魂的升华、境界的升腾。通过阅读,可以让我们和经典更接近,让灵魂得到安宁,思维得到拓展,思想更为深刻,境界更为悠远,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的人——拥有美好的心灵、博大的胸怀以及真善美的情感,这才是阅读的真正目的。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8日 15:36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梁秀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