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绿色守护者无悔青春

福建省泉州市委组织部 供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陈丽英带领姐妹们扛起工具去植树

陈丽英带领姐妹们扛起工具去植树

陈丽英坐在林场海堤上,背后是一望无际的绿色

陈丽英坐在林场海堤上,背后是一望无际的绿色

在福建省东南沿海的惠安县小岞半岛,长达2公里的海岸线矗立着一片郁郁葱葱的防护林带,它犹如一幅巨大的屏风,挡住了长年风沙的侵袭,护卫着小岞镇、净峰镇和惠东一带村民的生活和近万亩耕地的耕种生产。场长陈丽英同志带领7名党员率先垂范,和全场二十名惠安女一起为林场的建设付出了几多辛劳几多汗水,用她们四十多年无悔的青春和无私的贡献,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篇章。

满天风沙磨不去历史痕迹

绿荫环绕,空气清新的小岞林场坐落在惠安县小岞镇七里湖。然而五十年前,这里却是飞沙走石、寸草不生的一片荒郊滩地。1963年当地政府在七里湖创建小岞林场,由于恶劣的气候对树苗的生长危害极大,植树成活率仅20%左右,年年种树却一直无法成林,植被防沙、保护家园成了人们心中无法企及的梦想。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1972年年仅二十出头的陈丽英来到小岞妇女林场,面对扑面海风,她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多大困难,也一定要在这里筑起一道“绿色长城”。凭着一股惠安女特有的顽强精神,她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建设绿岛家园的劳动中去。每天起早摸黑,不辞辛劳,经过几年摸索和细心观察,在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下意识到——栽树育林,成活率是关键。她提出了“要种树,先防风”的设想。推动小岞林场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造林改革。

艰辛历程考验坚强意志

有志者,事竟成,成功并不是偶然的。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植树失败的陈丽英却从不轻易放弃,而是以坚强的毅力继续探索、默默坚持着,寻找着成功的路径。然而要在这全县最大的风沙口防住肆虐的海风又谈何容易?

机会总是青睐有心之人。1981的春天,有一次,陈丽英偶然看见海滩有一个被村民挖沙挖出了的大窟窿,当时随意种下的几颗树苗。在时光匆匆从指尖滑过后,大坑虽被风沙填平,但树苗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发现了这几颗奇迹般存活下来的树苗,从中受到启发,不就是这大窟窿挡住了风沙吗?看来要“挡风”必须先“挖沟”。她马上把这想法告诉了场里的姐妹们,并着手对几十年不变的植树方法进行了改进。于是在小岞林场一个前人未有的的试验开始了。首先,她和姐妹们在沿海边选择一亩多东西向的沙地,挖出7条长20米、宽1米、深1.5米、行距3米、株距0.5米的开条沟,沟土垒在两岸作为防沙壕,然后在沟底造林。为了确保树苗的成活率,赶在九月份的季风来临之前让树苗尽快的成长,陈丽英决定把二、三月份的雨季作为植苗时节。这段时间雨水充足,适合树苗成长。但春寒料峭,雨水冰冷,海风犀利、气候恶劣,植树造林异常艰苦,然而寒风冷雨却挡不住陈丽英造林的毅力和坚心。“只要树能活下来,我们风里来雨里去,算不了什么。”在植树最紧张的日子里,顶风冒雨植树已是家常便饭。为了抢时间,陈丽英同志把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寄在娘家,日夜蹲守在实验地里,十多天都未回去一趟。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过去了,在她们日夜细心观察、精心照料下,深沟虽被风沙填平大半,但树苗在寒风中,已经冒出绿芽茁壮成长起来了。这一亩试验地的植苗获得成功,经县林业局验收鉴定,成活率达95%以上。10年栽不活的树,终于栽活了,全场姑娘们欢呼雀跃,喜极而泣。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0日 10:0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郭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