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心里装满群众的村书记

福建省漳州市委组织部 供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苏志刚和村干部在研究新村规划

苏志刚和村干部在研究新村规划

茶香四溢泌心脾,小楼错落展新貌。走进新圩村,村道宽阔洁净,人来人往,每个人的脸上都流淌着一种自然的喜悦。这是华安县新圩镇新圩村处处展现的喜人景象,这一切美好的景象记录着村党支部书记苏志刚的串串足迹。

苏志刚1974年1月出生,华安县新圩镇新圩村人, 2006年9月任村委会主任,2009年6月以后担任村支部书记。上任以来,他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着力发展,带领全村人民走出一条适合新圩村发展的新路子,2012年7月1日,新圩村分别被授予省级和国家级创先争优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成为漳州市的明星村之一;苏志刚也被授予省级劳模,并于2011年当选为漳州市第十届党代表。

“要致富就要发展特色经济”。 以前的新圩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农民以种田为主,收入少。他上任后,积极推动“兴茶富民”的发展思路,多次组织村民到铁观音之乡安溪参观学习,积极联系金融部门提供扶持资金,多次邀请科技人员现场培训,至目前,全村发展铁观音茶叶3700多亩,实现了人均2亩茶,茶叶加工厂50多家,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3370元, 80多户购买了小轿车,群众的日子红火起来。

“我不带头谁带头”。生产发展了,农民收入多了,但生活环境没有得到大的改善。为了改善人居环境,他顺应时势,于2008年组织开展新圩村家园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活动,但活动要拆除征用一些村民的果园地和房屋,群众有的想不通,不答应;有的要价高,村里根本无财力支撑,活动迟迟不能得到全面展开。怎么办?他第一反应就是必须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群众的事就由群众来解决。在组织召开全体户代表大会上,他本人率先无偿交出了近1亩的果地和1间旧房作为老年活动中心的建设用地,村主任黄四志等村干也纷纷把家里的自留地、果林让出来,村民们看到村里态度和决心,纷纷参与无偿让地和拆旧行动中。在千字白和高墘两个自然村家园整治中,群众共无偿贡献土地6373平方米、青苗价值18万元、拆除旧建筑物3223平方米,群众投工投劳3501个工日,铁丁坪自然村村民每人还自愿捐献1000元用于水泥路建设。在全村人民共同努力下,全村铺设了通自然村水泥路25公里,实现水泥路全覆盖;新建住房300多座,沙埔尾、新湖、长安3个新村点解决60户地灾点、危房户的搬迁问题。2008年漳州市家园整理现场会在千字白自然村召开,千字白自然村家园整理作为一种模式在全市推广,2010年和2011年新圩村被确定为全市家园整理工作示范点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2年省委书记孙春兰莅临高墘自然村调研,对新圩村一些做法给予充分肯定。2013年,新圩村又被确定为第一批参加全市富美乡村竞赛项目建设的行政村,在年终考评中名列全市第三。

和事佬也要新点子”。为能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他带领村干创立了新圩村“三级联调”制度。村民出现纠纷,首先由村民小组长“现场调解”;现场无法调解的由村调解员和包片村“两委”“入户调解”;若仍调解不成,由村书记、村主任组织纠纷双方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集中调解”。 “三级联调”创立以来,新圩村矛盾调解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让矛盾纠纷“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解决在平时,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苗头,11年来未出现群众到乡镇以上上访事件,有效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多次被评为全县调解工作先进单位和综治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好制度要坚守,更要与时俱进地丰富与创新”。长期以来,他带领村干部继续坚守30多年如一日的“一圩一日”的制度,每逢圩日集中办公,听取群众建议、现场协调难题。近三年来,新圩村通过“一圩一日”,决定了村里富美乡村建设等40多个事项,同时,为村民解决了大大小小200多件事。新圩村“一圩一日”制度在《福建日报》、《闽南日报》4月10日头版头条给予充分报道。今年来,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圩村坚持先行先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注重制度的传承与延续,结合实际对原有的“一圩一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法的外延和内容进行丰富与拓展,使该工作法在联系服务群众作用中发挥更主动、更到位。比如,落实民主管理“四访四议四通报”制度,每季度村党支部委员都会分组深入各位党员家中进行随访,征求党支部建设、富美乡村建设等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近两年来,村里共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43条,其中奖励优秀学生、补助高龄老人、修建道路等26条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被采纳并组织实施。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7日 15:45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郭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