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

福建省泉州市委组织部 供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潘春来深入田间地头,以信息手段向村民宣传

潘春来深入田间地头,以信息手段向村民宣传

笔直宽广的绿荫大道,明亮宽敞的现代新居;阳光下的村庄一片祥和,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就是南安市康美镇兰田村,一个荣获了“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示范村“、”农业部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村”、“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等荣誉称号的社会主义新村。而这一切无不归功于一个心系桑梓的民营企业家、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领航者——兰田村党委书记潘春来。

临危受命  激流勇进

“兰田村、烂田村”。这句流传多年的顺口溜,一度成了兰田村人心口上的一个伤痛。因前任村支书、村长贪污受贿,受到刑事处罚,时任企业董事长的潘春来出于社会责任感、出于对党的高度忠诚、出于对自身人生价值的追求,在兰田村处于非常艰难的时刻,他服从了组织的安排,不顾自己的经济利益和家人的反对,在2004年初挑起村党支书这一重任。当时,村集体欠债40多万元,除了部分村民靠外出打工以外,大部分村民还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世习,兰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后进村。

上任以后,潘春来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激励着自己迎难而上,直面挑战。他始终坚持“兰田村要改变面貌,依靠的必定是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信念,并为之而努力。在潘春来同志主持下,兰田村党委认真制订了《兰田村经济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并以塑造时代新型农民为前提,依托“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大胆创新,开拓进取,按照“1113”方案,即一个堡垒(把支部建设成特别能战斗的堡垒)、一张蓝图(制定规划)、一条途径(提升素质)和三项措施(转变观念、盘活资源和用足政策),大力推动兰田村的发展。几年来,兰田村已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大潮中一颗耀眼的新星,201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6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1002元,村财收入345万元。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赠予他“情系百姓、模范支书、信息致富、时代先锋”荣誉称号。

教育先行  科学发展

潘春来充分认识到,农民是农村工作的主体力量,农民素质问题关系到农村事业的成败。为改变兰田的落后面貌,潘春来把农民素质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2006年,兰田村创办了全省第一家村级农民素质培训基地——“南安市兰田新农民素质培训学校”。基地的创建,得到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关心与支持,培训对象不断扩大,从本村农技员,到全市农村“八大员”。培训内容不断增加,从农村实用技术到转移就业劳动技能,涵盖农村实用骨干人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农村信息员技术培训、食用菌养殖技术培训、电工、焊工培训、农业技术员培训、青少年科普知识培训等,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截至2013年年底,已举办各类培训班690多期,专题活动、参观、调研2000批次,参与人数达9万多人次。今年初,兰田村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顺利完成了四期中组部、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成效显著。

信息为媒  强村富民

为了响应泉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数字泉州”的号召及推动兰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潘春来书记先行先试,力主开发了“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

经过五年多的不懈努力,“世纪之村”已发展成为国内农村信息化领域的知名品牌,并衍生出多样化的产业链条,经营范围涵盖农村信息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农业、城市服务业四大产业。平台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具有便民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农务四项职能,包含36大功能模块,可提供650多项使用功能,成为农民“用得起、懂得用、爱使用”的生产、生活工具,已在全国8个省4万多个行政村推广使用,入驻信息员11万多人,提供就业岗位9.2万余个,发布村务公开信息425万余条,农产品信息1097万多条,每月成交额达4亿元。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7日 15:5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郭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