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走上“稻路”的农民汉

福建省泉州市委组织部 供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水稻丰收的满足

水稻丰收的满足

张联财,男,汉族,1946年2月出生于南安市码头镇东大村,199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张联财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汉,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他,深知搞农业育种科研究竟有多么艰辛,培育一项优质稻品种,更可能是一个几十载苦苦追求而难以完成的心愿。他没有任何科研基础和育种经验,几十年来,凭着一股对水稻育种工作的爱好敬业和矢志不渝的斗志,硬是选育出了优质稻“东联5号”,登上了科学的殿堂。

在那个顿顿吃野莱、喝米汤的年头,张联财怀着能让大家吃得饱的朴素心愿,早晨天刚亮就在水稻田里劳动,经常手里拿着几串稻穗,边走边观察,有时拿着放大镜边观察边不停地记录。天一黑,张联财还拔几根稻草或者稻穗回家,拿着放大镜观察。那个年代,试验水稻种在远耕站山田里,为了保护稻种,防止野猪和老鼠、野鸟来破坏,张联财干脆在田边搭个简易草棚,吃住在地头,夜间冷嗖嗖的,有时还有毒蛇出没;夏天,蚊子围攻张联财,把张联财咬得全身长疱,还得经常学猫叫,而且必须学得非常像才能吓跑山老鼠保护稻种。

为了克服自身科研能力的不足,他白天忙在稻田研究,一回到家,就扎到书堆里。遇到不明白的,就走上40多公里的路,到南安良种场请教,或是坐车到漳州农校、厦门大学甚至到广东、湖南、等地找育种专家咨询。起初,有些专家对张联财不以为然,可张联财从不放弃,就在附近守着,等专家一有空就上前请教。皇天不负有心人,1973年,张联财成功培育出“认真3号”稻种,比其他品种的矮秆水稻增产,且成熟期提早10多天,仙游、永春等地纷纷前来引种。

在“东联系列” 培育期间,为得到大量试验数据,张联财将家门口一片50多亩田地全部承包过来,将收成的稻谷一粒不剩按亩产分给周边20多户出租户,不但自已要倒贴工钱、化肥、农药费用,而且在年份坏的时候,还得掏自己口袋子的钱来赔偿农户产量不足。在“东联5号”区试期间,张联财都要回访试种新稻种的村民,时常往返于永春、仙游、武平,最远时,张联财坐车到海南进行稻种加代试验。为此,张联财投入了家中经营柑桔的所有收入,掏光了家中的所有积蓄,一家人仍居住在老厝里。

1995年,张联财创办了南安市东联农业科技示范场,开始致力于超级水稻的研究。1997年通过辐射诱变等技术培育出优质稻种“东联系列”,并成功培育出特优质,高产,高效,适应性广的水稻新品种“东联5号”,其质量和产量已接近和达到超级水稻的水平。“东联5号”水稻在2003年参加福建省第二届优质稻评选招标中排名第一,于2006年10月通过省科技厅,农业厅专家评审鉴定,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2007年12月,在福建省第三届优质稻评选会上“东联5号”名列第二,并列入2008年福建省优质稻主推新品种及省“6321”计划重点提纯与扩繁优质稻新品种。如今在省内已推广种植20多万亩,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联财不仅搞水稻育种,还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大力宣传应用“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新技术、新农具”等五新成果。引进 “天草”、“清见” 等名优杂柑,搞好农田、柑园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组织“东联农机服务队”为农民提供耕作,收割服务。还在张联财国高杆改矮杆的第一次、第二次绿色革命中引进推广珍珠矮、广陆矮、桂朝2号、光大白、双桂、佳辐占胜泰1号与杂交水稻,为本地区农业增产作出贡献。

10多年来,张联财获得“全国首届科技兴农知识竞赛三等奖”、“省优秀农机作业能手”、“泉州市劳模”、“泉州市先进科技工作者”、“农业科技示范户”、“南安县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农业生产先进工作者”、“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泉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南安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20多项国家、省、泉州市、南安市荣誉和奖励,接受农民日报、福建日报、福建科技报和省、泉州、南安等电视台的专题采访报道20多次,90年中国农业电影电视录制中心特地到实地拍摄专题片。2008年他获评“感动南安十五人”,2009年、2010年分别荣获福建省、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2011年他所创办的东联农业科技示范场荣获南安市科技创新集体功勋奖。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7日 16:01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郭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