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明星站的“当家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 供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李晓华站员工进行技能技术培训

李晓华站员工进行技能技术培训

我只是做了些自己该做的事情,但组织却给了我至高荣誉,我深感惭愧。在光荣和自豪的同时,更感到一种责任和压力,我将以劳模荣誉作为自己人生事业、工作的新起点,进一步磨炼本领,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李晓华

在职工眼中,他是个顶呱呱的实干家;在站里,他是关心站内每位职工的“家长”,在领导眼里,他是个勇于推陈出新的弄潮儿。因为他,李晓华站取得的各种锦旗与奖牌早已挂满了墙壁;因为他,站员们象凝成的一股绳,象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都深深爱着李晓华站这个家。他,就是被职工们誉为“贴心人”的李晓华。

让“家人”长本事是他最大的心愿

1998年8月,28岁的李晓华到准东采油厂火烧山联合站担任站长兼党支部书记。初来乍到,他犯了愁:这个站是新疆油田公司一级要害单位,集原油处理、油田污水处理、天然气处理、油田注水、系统保温为一体,人员杂,工种和岗位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技术流程,自己还是第一次接触,咋管好呢?琢磨了几年,管理稍微理顺,2000年的重组改制又给他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压力和挑战,原来上百人的队伍,最后分流只留下58人,站上“炸锅”了,说情的、诉苦的有之;纠缠的、挑衅的有之,李晓华心头一紧,岗位没了,谁愿意,得尽量让每个人都有本事立足岗位,端牢饭碗才行啊。

员工技能、取证工种单一,一旦有人生病或请假,其他岗位员工又不能替换顶岗,那不“抓瞎”了?李晓华开始创建学习型团队,按“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练什么、精什么”的原则,开展岗位互换轮训,让员工在精通本岗业务同时,学习和掌握其它岗位专业知识,要求岗位员工取“五证”(集输、污水、注水、电工和计算机上岗证),坚持每班“一题一答”,每周一次技术课学习,每月两次岗位练兵,每季一次上岗取证,使站上员工五证持有率达98%以上。站上的少数民族员工多,技术学习有障碍,除让老师傅手把手地教,聪明的他还发明了一种“序号操作法”,给流程编好序号,贴在设备上,只要按数字的顺序操作,绝不会倒错工作流程,安全又好记。最终每个人都能独立胜任站上的任何一个岗位,实现了精干高效的目标。

为“家人”排扰解难是他的工作目标

不夸张地说,李晓华站每一个员工的性情脾气、家长里短的,李晓华都摸得“门儿清”。大伙儿说他是“婆婆”,操心管闲一样不落,哪个员工家里有困难或亲属病了,他亲自探望,谁家的婚丧嫁娶他都“上心”。

火烧山油田距准东石油生活基地180多公里,员工实行每周倒班工作制,一年有一半时间远离家庭和亲人。李晓华组织站上的党员干部成立了“虚拟之家”,还印制“虚拟之家”互助联系卡发给站员。在岗员工家里遇到管线漏、换气罐、照顾病人等难题,拨个联系电话,倒休在家的“互助员”会义务帮助解决。2007年12月29日,站员古丽尼莎汗•卡德尔和丈夫木合塔尔•依明江都在油田上班,家里下水管突然漏水,新装修好的家当全泡在了水里,3岁的孩子和保姆都吓慌了。古丽尼莎汗•卡德尔急得直哭,从油田回家最快也得三个半小时呀!站上电话一拨,正在基地休息的“互助员”李培军便火速赶到她家处理。由于处理维修及时,家具完好如初。等古丽尼莎汗到家一看,眼眶一热:“我爱自己的小家,更爱李晓华站这个大家。“互助组 ”让我们在油田工作更安心,小家庭也更和睦啦!” 李晓华站“虚拟之家”最终成为员工离不开的实实在在的“温暖之家”。

“舍小家为大家”是他无悔的选择

对于李晓华站的那个家,李晓华无悔,可对于自己的这个家,李晓华有愧。父母病了,他没有侍侯;妻子劳累,他不在身边;儿子成长,他未伴左右。他留给家人最多的是奖章证书,最少的是自己的身影。谁家没有难念的经呢?两口子父母都在外地,妻子也要不定期去油田值班。儿子小时候就甩手扔给岳母带着,老人身体不好,才一岁八个月就送了托儿所。家事顾得太少,这份深深的“愧疚”跟定了他。妻子潘惠玲早已习以为常:“家里也指望不上他。他是‘一根筋’拧到底的人,只要员工认为他算是个好站长,他就很满足!”

如果说努力是一种态度,荣誉就是一种力量。那个李晓华所爱的小站、所奋斗的岗位给予了他无上荣光:2002年,李晓华获得克拉玛依市 “劳动模范”称号;2005年,评为克拉玛市“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评为中石油集团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2008年,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模范思想政治工作者”;2009年,荣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2010年4月,他又戴上了金光闪闪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2011年所在的联合站被命名为李晓华站、2012年被授予中石油十大模范党支部书记称号。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8日 14:55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郭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