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林永明的幸福人生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组织部 曲雪峰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林永明

林永明

落日金辉。

红霞浮动。

大用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偌大的场院喧闹着,一辆辆大型农机“打靶归来”,鱼贯而入,整齐地排列在场院西南那块开阔的空地儿。

又是一年春耕时。老林有的忙了。可再怎么忙,他都忘不了和他一起身经百战的那些“老战友”。

天色渐暗。

灯火渐亮。

老林拎着水桶,拿着抹布,仔细地擦拭着“战友”身上的灰尘。偶尔,还会说上几句“悄悄话”……明天一大早,“他们”还要和他一起精神矍铄地“出征”。

他的身后是圆月、星辰,还有晚风送来的阵阵青草香。

穷过,苦过

但任何艰难都不能磨灭我过上好日子的愿望

林永明清楚的记得,有生产队那会儿,当地特别流行一句话:早晨三点半,中午一顿饭,晚上看不见。劳动强度大,是当时农民真实的生活状态。而且“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老百姓不允许有生产队以外的各种经济来源,只能靠着那点“工分”勉强糊口。甚至,一些老百姓还会出现“涨肚”现象,劳动一年下来,应得的口粮得不回去,反倒欠队里的帐。村民林国军就没有一年往家领回过钱。改革开放之后,老百姓的日子稍稍有些好转,但“人保口粮田,种地拿现钱”,“三统五提”,平均每亩地要收老百姓近100元。日子依旧艰难。

怎样才能获得更好一点的生活呢?林永明一直在思索,也在寻找着可能的答案。

沈八村地处松嫩平原,是有机食品天然生长的基地,但该村历史上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土地分散经营为主的偏远村、贫困村。在经营自家土地的时候,林永明发现分散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弊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与不断做强做大的各类经济主体对比,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不仅增收缓慢,而且严重制约了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进程。2001年,林永明率先与自己地块临近的两个农户一起搞起了连片耕种,统一种子,统一农耕,统一田间管理及统一算账,构建了大用镇新型农村合作经营组织的基本雏形。

长空万里,春雷滚滚。2003年,为发展大型农业机械化的新路子,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省政府投资1800万元在克山、海伦、呼兰、富锦4个县(市)18个村建设农机作业合作社试点。大用镇沈八村幸运的成为试点之一。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01日 09:52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朱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