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教育有梦 梦在教育

广东省肇庆高新区实验小学 蒋曹斌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中国梦如果没有教育梦,那么就是海市蜃楼,因为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基础;教育梦如果没有学校梦,那么就是空中楼阁,因为今日之学校即是明天之社会。所以,我的中国梦就是教育梦,我的教育梦既是高新实小梦。

  这样的教育情怀,实际上伴随着我几十年的实践探索。

  2010年临近春节,我还在安徽,从省厅领导手中接过“安徽省课改咨询委员会委员”的聘书时,如同2006年教师节领导局领导手中接过“安庆市名校长工作室”的衔牌一样,惶恐不安。

  此非虚言。年青时无端感伤,总以王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自叹。其实,现在想来,还是抬高了自己。身材三尺不假,命系卑微也不错,妄称书生,自喻高才则是万万不该的。平时难得顶天立地地行走,当了校长已属意外,当名校长、做专家却万万不敢……

  步入杏坛迄今,已三十有年。当初成了孩子王,还来不及消受清闲,就被确定为“领导”,从教导主任,到村小校长,再到中心校校长,十年间跑一般地向前冲。偶尔回看,颇多遗憾。除了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确实是没有什么文化提升,更没有学术的积淀了……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人到三十六,好运在当头。我被调任县实小任副校长,竟然如鱼得水,一方面为校长分忧,全身心地协助工作,一方面从头开始,从零起步,钻教学,搞科研,一路下来,五彩缤纷。而刚刚豪迈地跨入新世纪,由于县城搬迁,我被滞留在老城,又被“按”到校长的宝座,有点哭笑不得。不过那时血性仍在,硬是凭着“把自己的价值与学校的发展连为一体,把个人的前途与师生的幸福融为一体”的信念,在办学背景发生巨大变化,人心浮躁,队伍持续变动的情况下,不仅保持了格局平稳过渡,而且还在很多领域让学校走向繁荣。

  “实迷途其未晚,觉今是而昨非”。这坚守的四年,是我一生深深的眷恋。所以,当我在2005年国庆节离开梦迁魂绕的老学校时,是那样怅然若失;而几位老师的泪眼相送,竟让我不敢面对……

  到了新的学校,一方面,庆幸与诸多的同事、学生及家长相聚新城,“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亦如是”。另一方面,倍感责任之重,重于泰山。于是,我让自己不显山不露水地“沉寂”起来,依靠天时、地利和人和,潜心耕耘,不懈苦斗,直到建校十年之际,迎来省示范学校的考评,成功举办全省小学校长联谊会,并且在全省的教育工作会议上作特色办学汇报,才来得及呼吸唤气。“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拥有50个多班级,3000多师生的独秀小学,在晨光熹微里,正扬帆远航!

  2011年,天命之年的我又不安分地从千里江淮南下广东,开始了新的追梦之旅。面对建校四年、并校四所和边建设边教学、教育基础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的现实,面对农场子弟、越南难侨子弟、三峡移民子弟和外来工子弟四个特殊教育群体,我坚持以雅立校,让学生成为知书达礼的文人雅士,以雅志雅趣、雅心雅行改良农场侨乡的文化基因,成为我的神圣使命。之所以作这样的定位,是因为我们教育人的责任不仅仅是培养在校的学生,也是传承文化、改良社会、培育民风,让学校成为文明的摇篮,文化地沃土。两年来,以一份自信,以一份从容,感受高新教育的花开花放,观赏教育改革的云卷云舒,见证教育振兴的潮起潮涌。

  我一生有梦。幼时家贫,做过三餐有肉的梦;少时浪漫,做过作家梦、仕途梦……心猿意马的年龄一过,当我视学生为生命,视学校如家庭时,教育之梦从此五彩斑澜……这时,自己才发现,三尺讲台,才是我命运所在;菁菁校园,实与我生死相连!“悟往者之不谏,犹来者之可追”。教育之路漫漫,我当上下求索,且行且吟,实践、思考、读书、写作,让我如云追月,痴情不改。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01日 11:16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梁秀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