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基层干部要会“烹小鲜”才能“圆梦想”

河南省信阳市委组织部 曾佩佩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治大国,若烹小鲜”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小鲜”像“小鱼”或者“小块肉”之类的。稍有些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做中国菜叫“烹调”,文火叫“烹”,“烹小鲜”就是用文火慢慢地、小心谨慎地熬炖小鱼,才能让大家享受到精美的菜肴。如此一看,“烹小鲜”既是小事,也是难事。基层干部虽然无法“治大国”,但即使面对所管辖的“一亩三分地”,面对“百十百姓”,也应该具备“烹小鲜”的能力和心态,才能和群众一起圆祖国繁荣富强的“梦想”。

“烹小鲜”第一要义,要放平心态。俗话说:“心态决定成败”。“烹小鲜”之前,要对所做之事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保证在制作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农民工的就业状况、老人的生活保障、留守孩子的成长等等,都是基层中存在的问题。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就是对基层工作状况的真实写照。基层干部作为百姓的“父母官”,要当好带领百姓致富的“领路人”,做好替百姓排忧解难的“知心人”,就要明白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明确工作的困难性、艰巨性、紧急性,明晰工作政策、路线、方法,做到胸有成竹。

“烹小鲜”第二要义,要选好材料。食材的好坏决定了整道菜的口感,所以选好材料至关重要。选好材料就要求实事求是,多方奔走,谨慎决定。基层干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百姓家中,真正“卷起裤子、撸起袖子、俯下身子”帮群众干农活,真正“舒展眉头、扬起嘴角、放下架子”和群众唠家常,掌握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只有全面了解、清醒认识、清晰判断,才能做到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烹小鲜”第三要义,要掌握火候。“烹小鲜”要讲究火候,需要文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掌握火候贯穿“烹小鲜”的全过程,既要求“掌勺者”对火候精细掌控又要求在注意火候的同时不轻易搅动翻腾。“群众的利益无小事”,对于基层干部,工作要张弛有度、不乱折腾,把群众的利益做到“最大化”。要防止“情况不明决心大,稀里糊涂办法多”,凭感觉办事、按套路出牌,把群众的利益置若罔闻;要防止“走走过场”的“走读”工作方式;要放下架子、走下车子、沉下身子,及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有真正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深入民心,才能确保工作不过头、不缺位。

“烹小鲜”第四要义,要均衡营养。“葱、姜、蒜”、“盐、酱、醋”以及其它配料的搭配是否均衡是决定小鲜“鲜不鲜”的秘诀。基层工作做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基层干部只有“端平一碗水、握好一杆尺、盯好一杆秤”,做到公平公正,才能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低保给最需要的群众办、救助给最需要的群众要、资助给最需要的群众跑,凡是涉及到群众的,再小的事情也不小,都要拼尽权力去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群众都当自己的亲人,不偏不倚,把“公平”给予百姓,让百姓更加和谐。

“烹小鲜”第五要义,要小心专注。“三心两意,不能为”,要想把小鲜“烹”好,就需要专心致志,始终如一。基层情况复杂,矛盾交织,问题突出,这样的工作千头万绪,大有“剪不断,理还乱”的表现。基层干部,要常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要坚定“乱云飞渡仍从容”的信念,要保持“千磨万击还坚韧”的品格,对待工作永不懈怠。基层的工作“细如发”,小到群众为了小事拌嘴,小到夫妻之间的柴米油盐,小到小孩间打闹,这些看似小的事情,却是基层群众经常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细致对待每项工作,保持“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感,专注每件事,把自己当做群众的“娘家人”。

“烹小鲜”第六要义,要奉献爱心。什么样的食物最好吃?我认为是充满爱心的食物最香,它们饱含情感,想起来都是美的。基层干部身在基层,“粒粒皆辛苦”的农民是他们经常打交道的人,人民的“幸福笑脸”是他们工作的价值,人民的“眉梢舒展”是他们工作的成就,人民的“明亮眼眸”是他们工作的安慰。怎样才能让这世间最美的画像在基层干部眼前展现?基层干部要走进群众的“家门”,打开群众的“心门”,倾听群众的“心声”,解决群众的“心病”,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群众,让“蜜”一样的基层干部化入群众嘴里,进入群众心里,深入群众脑海里。

基层干部只有把“烹小鲜”做好,老百姓的眉梢才会舒展、眼睛才会明亮、嘴角才会上扬,基层干部的美好形象才能深入百姓心中、刻画在百姓脑海中、常念在百姓嘴中。百姓的认可是基层干部与群众共圆“中国梦”的动力,“中国梦”的实现才指日可待。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8日 10:31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孙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