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乡村教师沈明祥三十八年来的中国梦——教育梦

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 沈秀操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用心教书,教良心书,不误人子弟。”这是大山深处传出的声音,也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教育梦。三十八年来,它总在那里回响。每到节假日我回家乡,总能听到一位60岁的老教师讲述着他在教学工作中的快乐与幸福。时光的流逝悄悄地在他的额间刻上了深深的皱纹,换去了他曾经一头的乌黑亮发,给他的却是日渐消瘦的身躯。但是,他那颗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的心依旧燃烧着熊熊烈焰,没有改变。直到今天,他仍坚持在最后的工作岗位上,他说:“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多干两个月(他的退休时间是2012年4月,6个学生小学毕业是6月),给孩子们一个圆满的小学生活,是我最后的心愿。”

在曲折与困难中前进

作为五十年代初期出生的他,来到了一个有着“富农”称号的不幸之家。这一切,注定了他的命运从此走向艰难——不能读书、没有地位、受人欺侮。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他追求目标的想法。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于1972年9月他踏上了民办高中的求学之路。两年的时光,凭着自己有力的双腿,在来回三百多里的山路上走过了无数沧桑。1974年7月高中毕业后,他走进了一所乡村小学——遵义县平正乡红旗小学,做了一名民办教师。从此,他一生扑在教育事业上,努力工作,走过了不平凡的三十八年。

红旗小学地处贵州边远山区,属于高寒地带。每天上学,都要走过十多里的山路,走进这所小学,和孩子们一起,度过平凡、却又不平凡的每一天。夏日的骄阳晒红了他的脸,冬天的寒风吹痛了他的头,他却没有叹气。他总默默地走着、工作着、前进着、追求着……由于当时教师待遇低,他每月工资仅十四五元,想要养活一个有着五口之家的家庭,根本不能。为此,每天他除了坚持站好自己的工作岗位,在早晨、下午还得脸朝黄土背朝天,种好地。这一切,无疑加重了他肩上的负担。可在困难面前,他没有屈服。教室里,他总生动地给学生讲着每一堂课;油灯下,他总专心地批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在民办工作岗位上坚持了近二十年的他,经上级领导通过考试考核,有幸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公办教师。

在教书与建校间行走

走上工作岗位的他,无论是对教育教学,还是对学校校舍建设,非常的热心和关心。八十年代初,为了让村里的孩子有一个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他经过一番思索,经上级领导同意后,将红旗小学与当时的生产队粮食保管室合并,重建新的红旗小学。建校期间,他组织十多位代课教师一起,自带生活到学校,每天放学后背石灰、粉刷墙壁、修补课桌,直到深夜才回家休息,凭着大家的无私奉献,终于在一年后,学生住进了新的教室。当时,有这样一个学习环境,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也算是一种无比的幸福。就这样,这所小学在风风雨雨中前进着。十多年过去了,房屋开始化为朽木。看着孩子们冻得通红的小手,听着教室里呼呼的寒风,看着摇摇欲坠柱子和瓦片。他暗暗下决心,要重新建一所学校,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作为一位当时有着近两百人学校的校长,他开始了艰辛的建校工作。一边要教好书,一边要不断思考建校的工程问题。通过写报告、走乡亲,热心终于换来了建校工程的开始。当时,学校有教师12人,但都是一些临时的代课老师,对于学校的建设,真可谓无所事事。无疑一切的重担全部落在了他的肩上。经过一年的辛苦和努力,新的砖木结构的教学楼终于落成。看着老师办公室里阳光般的笑脸、听着孩子教室里朗朗读书声,他心里踏实了许多。但这一切,就像是命运在和他开玩笑,新建的教学楼使用十年之后,在一场暴雪的摧残下,一夜之间竟成了危房,不能再在里面开展教学。天灾的无情与冷漠让他有些无言以对。

第一次的失败,他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建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一次,他亲身实践,直接参与建校,从打基础到房屋建成,他坚持天天在工地上监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就这样,通过一年时间的奔波、忙碌,新的两楼平房——八间教室顺利投入使用。学生又回到了宽敞明亮的教室,朗朗的书生又响彻在乡间的山村。望着新新的学校在乡村再次崛起,村民们脸上绽开了笑容,向沈老师竖起了大拇指!

在奋斗与坚持中放彩

“我不是党员,因为我的认识还不够,还需要努力。”当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入党时,他如是说。三十八年来,他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始终紧跟时代步伐,随时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深受上级领导及师生的一致好评。他以火热的心、无尽的爱、埋头地干、使劲地拼、默默耕耘,当好了强有力的支柱,辛勤耕耘在教育最边远的岗位上。在教学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育人理念。始终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做到“安全工作、家长放心”, 让学生体会到了学校如家般的温暖。在学生面前,他做到“一视同仁、共享阳光”。沈老师说:“班主任要一碗水端平。”在他所教的班级里,有这样一个学生——经常迟到、旷课、逃学,天生好动,上课睡觉,习惯非常差。但他乐于助人、勤于劳动,班上的桌椅坏了,他就主动修理;班上的卫生不到位,他就主动扫干净。为此,沈老师充分肯定其优点,鼓励他改正缺点,发扬优点,使他在行为习惯、约束自己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一年后,成绩竟然上了一个新台阶。

沈老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无不感动着我们在教育战线上的每一个教师。曾记得,在“两基”工作刚刚启动的那一年,由于当时他所在的学校一共6人,除他外,都是代课教师,对于“两基”工作的重担,自然地全部落在了他的肩上。每天放学后,他挨家挨户、跋山涉水,一户一户进行核对,了解人口及文化状况,回到学校后,还要规范表册,统计数据,上报。不知有多少个夜晚,直到凌晨两点,他还在暗黄的灯光下思考着、统计着。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醒来后继续工作。好几次,因为劳累过度,晕倒在办公桌前;好几次,因为迎风对雨而感冒,咳嗽不止。

在淡名与淡利中离开

三十八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届又一届学生的离开,沈老师收获的是喜悦、是快乐。他的学生中,有在行政岗位上工作的,有在城里安家落户的,有同他一样站在讲台上的,有刚进入大学的……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如今已有三十八年教龄、工作责任心强的他,却错过了很多晋升小学高级教师的机会。自1992年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办教师后,他一直在小学二级、一级教师的岗位上工作了近二十个年头。直到2009年,上级文件的一个新规定(一直在乡村学校任教、教龄满二十年的,可晋升小学高级教师岗位),使他有了小学高级教师的资格,并于2010年聘任为小学高级教师。

平凡的工作岗位,沈老师却经历了不平凡的人生。近年来,他所认教的语文、数学学科在期末检测中,成绩连年名列全乡(遵义县平正乡)第一、二、三名。他指导的六年级学生参加遵义市小学生语数知识竞赛,取得了县级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并获县级优秀指导教师奖。工作成绩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的肯定, 2011年他被评为遵义县“优秀教师”。

三十八里,沈老师凭着自己的意志与努力为学生营造着良好的学习环境。每当有人问他,在这么边远的山区工作一辈子,不后悔吗?他自豪的说:“我是播种知识、传承文明的继承人,这一辈子,我不后悔,因为我深深地爱着这里的山、这里的水!”

这就是沈明祥老师的“中国梦”——一位乡村教师三十八年来的教育梦——兢兢业业奋斗在平凡教育岗位上的伟大“中国梦”。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9日 15:18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梁秀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