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新区建设中的“老黄牛”

四川省巴中市组织部 刘波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何继芝认真布置工作

何继芝认真布置工作

何继芝,男,现年49岁,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起担任高明村支部书记至今,多次被诺江镇党委表彰为“优秀党员”、“优秀支部书记”,2012年12月被中共巴中市委表彰为“先进党员”。

他有着顽强的毅力,有着忘我的工作态度,有着乐于助人的精神,他就是通江县高明新区高明村党支部书记何继芝,人称“老黄牛”。

“打铁先要自身硬”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当支书,当“班长”就要更好的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用何继芝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打铁先要自身硬,党员干部自身不强,怎么带领群众奔小康?”。

高明村,位于通江县城西侧,距县城5公里,幅员面积8平方公里,辖10个社,总人口2970人,923户。有10个党小组,党员71名。高明村原系诺江镇政府管辖,原来该村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缓慢,是有名的落后村。2011年,县委县政府把高明村纳入县城新区规划开始建设。

何继芝担任高明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以党员活动室为阵地,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利用“三会一课”、远程教育平台等多种方式,每月组织党员学习理论政策、实用科技以及市场经济知识等,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从班子建设入手,多次召开民主生活会,就人心涣散,班子软弱,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查找原因,对症下药,通过交心谈心、书面汇报等形式的沟通,解决了思想疙瘩,统一了认识,工作中,大事征求意见,小事集体研究,求大同,存小异,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群众利益无小事”

何继芝有个秉性,爱到村民家里去坐坐,常发现村民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事,他都能及时给指点,排解,他曾做过调解主任,经常解决纠纷,排除矛盾,使不少家庭、邻里化干戈为玉帛。也先后为经济困难家庭借钱达2万元。亲自帮村里结婚孩子去镇上、派出所开证明。有的孩子参军,他跑前跑后。2009年,二组村民何平住院已经花去3万元,儿子有精神病,看病也要钱,何继芝一次就借给他5000元。有村民要投资,他就帮着贷款做担保。

他总把村民的事看得比自己的事还重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顾个人劳累,不嫌麻烦。经常和群众打成一片,群众把他当做自己的贴心人。他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从这些小事上能体现我们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带着感情做工作”

2011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高明作为新区开发,自开建那天,他就跟着新区工作组的同志不分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整日穿梭在田间地头和农户家里做村民的拆迁思想工作,宣讲拆迁政策。

“拆迁难,难于上青天。但是再难也要拆。拆迁工作的开始和结尾是最难做的。”何继芝说,“开展之初,要一遍一遍地给拆迁户讲政策,每家跑十几趟是常事。拆迁工作收尾阶段,被拆迁户持观望态度,有的甚至漫天要价,我们不得不和他们反复协调。”

 

在一旁牵着皮尺的工作人员谢伟说,何书记很注重细节,常叮嘱大家,村民一旦搬迁,无论是生活还是其他都要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有的村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从感情上很难马上接受,大家必须带着感情去做拆迁工作,换位思考,对老百姓的合理诉求一定要理解。他在动迁中还专门强调:对住房进行拆除时,要及时清理建筑垃圾,不要妨碍相邻居民的出行;同时,在拆除过程中注意水、电的安全。

“从目前进展情况看,大多数老百姓对拆迁安置还是理解和满意的,其他未交房的主要是一些客观原因和对补偿安置政策理解不透,工作力度还要加大。”何继芝说。

“再大委屈也能受”

“刚开始动员拆迁时,村民像防贼似的防着我们,害怕我们哄着拆他们的房子。经过一遍遍地讲解拆迁政策,他们逐渐认识到,他们的平房拆迁后,政府将给他们安置楼房,未来居住环境会更好。现在,我们到拆迁户家,有时还能喝上开水呢。”何继之说。

去年,在高明五社,一位老大娘坚决不肯签协议,使拆迁工作陷入僵局。何继芝每天和颜悦色地做其思想工作,向她解释安置政策以及补偿标准,同时告之老大娘所提出的条件不能超出政策的规定。在何继之耐心细致的政策解释下,老大娘终于有所“松口”:“我和孩子们再商量商量,政策一定和他们说清楚。”像这样的情况,几乎天天都能遇上。

为了守住土地,搞好两违管控,为新区建设保持一方净土,何继芝顾不上休息,在抓拆迁动员工作的同时,还要随时严密监控村民的两违建设。

去年十月,新区的部份群众挺而走险,连夜搭建蓝顶子、违法建设房屋,何继芝得到消息后,立即组织村上干部到现场进行规劝、制止和拆除。何继芝告诉记者:“没有办法,已经习惯了,只要是为了村上的发展,再大的委屈我也能受。”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9日 17:42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朱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