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用“真心、热心、爱心”换得群众的“开心、放心、顺心”

山西省委组织部电教中心 孙正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杨艳荣(右)

杨艳荣(右)

杨艳荣,女,2003年退休后来到小阳泉南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寒来暑往已有10个年头,她努力用自己的“真心、热心、爱心”换得群众的“开心、放心、顺心”,把社区建成了和谐幸福的大家庭,居民们都把她当成自己的贴心人。

真心成就幸福梦

小阳泉南社区有近500名老年人,其中近198人是空巢老人,他们不仅长期情感孤独,而且生活起居无人照料。杨艳荣带领社区同事们组织开办了便民超市、方便餐桌,老人中午只要花几元钱,就能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饭菜;开办了全市首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该中心除了8张床位,还有娱乐、健身等设备,社区居民只要步行几分钟就能到达,享受到读书、看报、理发、家政、爱心粥等特色服务;创办了全市首家社区老年学校,为空巢老人发放了“阳光温馨卡”、“一键通手机”,不出社区他们都能随时随地享受到社区最快捷的温馨服务。在此基础上,杨艳荣在社区积极推进“415”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即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老年人生活区为圆心,以不超过15分钟的距离为半径,打造四个15分钟便民服务圈,使老年人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生活照料、文体服务、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服务,实现老年人就近照顾、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发挥作用的“四就近”目标,让社区工作者成为老年居民的守护人。

为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杨艳荣坚持记录《民情日记》,及时掌握民情动态,为民排忧解难。2000年以来,小阳泉南社区一直实行定时供水,吃水难成了居民的老大难问题。作为社区的当家人,杨艳荣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领导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与自来水公司、开发商协调全天候供水的可行性。经过多方努力,社区终于解决了22栋楼、1614户、3000余居民的全天侯供水问题,居民给社区送来了“心系百姓,为民解忧”的锦旗。

热心编织就业梦

小阳泉南社区居民多是原小阳泉村的村民,下岗失业的多,吃低保的多,生活困难的多。社区居民贾来福身患小儿麻痹,就业多次碰壁,妻子刘建华也没有工作,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尚金荣夫妇双双下岗……面对社区“三多”现状,杨艳荣寝食难安,心急如焚。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她在社区成立了“创业就业培训基地”,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开办了美容美发、刺绣、剪纸、花卉种植、健康养生、民间小工艺品制作等专业技术培训,使下岗失业人员、无业居民及“零就业家庭”成员掌握了一技之长。贾来福夫妇就是通过社区的创业就业培训基地,不出家门口实现了自己的就业梦。

与此同时,杨艳荣还带领社区姐妹们充分发挥共驻共建的优势,克服多重困难,先后创办了“心连心”礼仪服务中心、方便餐桌、绿矾沟自行车、汽车存车场等4个经济实体,并积极开展免费职业介绍,为社区失业人员和无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230余人走上了就业岗位。2010年小阳泉南社区荣获了“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的殊荣。

同心共筑中国梦

2012年,杨艳荣作为山西省基层社区的唯一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回到社区,她把学习好、传达好、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重要职责,先后作专题报告45场。2014年3月,结合社区实际,创办了“艳荣工作室”,“艳荣工作室”是基层党代表常任制和党代表工作室建设的积极探索,是创新社区服务模式和打造服务型党组织的有效载体。自组建以来,紧扣“知党情、听民意、惠民生、促和谐”服务宗旨,通过“42523”工程,即四项措施建好服务平台(机构保障、队伍保障、制度保障、硬件保障);丰富两类服务内容(主要为居民群众提供政策宣传、养老助残、小区维护三项全天候服务,党员教育、文体健身、医疗保健、心理咨询四项限时服务);创新五种服务形式(网站、微博、飞信和QQ、延时服务制);拓展两条服务途径(“两代表一委员报到服务机制”、积极拓展志愿者服务队伍);完善三项服务机制(健全民意收集机制、民意办理机制、民意反馈机制),真正实现了党员联系群众有途径、发挥作用有舞台、民意诉求有渠道,确保了党的中心工作延生到哪里,党代表参与监督便跟到哪里。工作室也成为党的惠民政策的“扩音器”、民情民意的“回音壁”,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如今,“有困难找社区”已不单单口号,居民们都把杨艳荣视为自己家的人。几年来,小阳泉南社区先后获得“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国家级科普示范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等殊荣,杨艳荣同志也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山西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阳泉市百名功勋党员”等30多项荣誉称号。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4日 11:07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朱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