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坚守源于责任、追求与情怀

山西省委组织部电教中心 孙正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崔晓满

崔晓满

崔晓满,原吉林省四平军分区政委,现任泽州县犁川镇崔河村党支部书记。1997年7月退休以来,带领农民创业致富,改变了家乡的落后面貌,带出了一个有凝聚力的红旗党支部。先后荣获解放军总政全军优秀退休干部、全军优秀党员荣誉称号,被沈阳军区、吉林省委、山西省委组织部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2002年3月,崔晓满和老伴回乡探亲,谁也不曾想到,这一探就是十多年。十二年来,他从大都市回到小山村,从大校军官变身地道村官,从“编外支书”成为党支部书记,也曾有过“进与退”的艰难决策,“大到小”的转变调适,“穷与变”的艰辛探索,十多年的村官路,他最深的感受就是——坚守。

坚守源于责任,是一名支部书记勇于抓班子的担当,善于带队伍的传统,敢于恪守底线的本色。十多年来,他把村两委班子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坚守着基层一线党组织阵地。

崔晓满回村的前几个月,他是一名“编外支书”。当时,全村14名党员中60岁以上的就有12名,村两委班子几近瘫痪,各项工作基本上无法开展……他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支部,再弱也要把支部班子扶起来,再散也要把党员拢起来,再乱也要把党员干部的威信树起来!”崔晓满发挥在部队做政治工作的优势,每天晚上给班子成员和党员讲党课,明确要求班子成员从学习、实践、团结等五个方面提高自己,增强责任心。

随后,崔晓满被任命为崔河村党支部负责人。2005年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前,他在村中选了七名“好苗子”,想把他们吸收到村干部中。但出乎意料的是竟没有一人愿意出面担任村委主任、副主任候选人。这次教训让他深刻认识到,在一个贫困村选拔干部,不是仅仅选对人就可以了,还是得从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从党员中选拔干部。从那以后,他就特别注重从蚕桑养殖、兔业园区、外出打工人员中发现培养青年干部。几年来,崔河村23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新发展10名40岁以下的优秀分子为党员,全村党员队伍结构明显改善。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全村共有6名优秀的青年干部和党员参与了村委主任竞选,好中选优,实现了党组织与群众“双满意”。

2011年,崔晓满再次连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崔河村党员干部团结干事、干部家属和睦相处,全村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各项事业的带头人,村党支部也被评为2011年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坚守源于追求,是不甘于贫穷的创新求变,是不甘于落后的实干兴村。十多年来,他走遍了崔河村的沟沟坎坎,始终守望着故土家园。

崔河村地处我县东南部丘陵地带,群山环绕,土地贫瘠。崔晓满刚回村时,村集体没有一分钱收入,还欠外债40多万元,全村青壮年劳动力集体外出务工,是一个典型的空壳、空巢、空心的“三空”村。如何尽快改变“三空”现状,是崔晓满想的最多,也最需要破解的难题。

当意识到交通不便已成为制约崔河发展的瓶颈时,他带着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对村里年久失修的公路进行翻修。资金短缺,他就一次次天不亮就往城里赶,协商补助资金;没有机械,他就找亲戚们借来铲车、推土机、压路机;没钱买石子,他就发动群众组织四十余台大小农用车义务拉回炉渣代替。几个月的紧张施工,崔晓满和村干部坚守在工地上没日没夜地干,仅用12.5万元就修通了造价40万元的水泥路。

当他看到村里大片丘陵山地闲置荒芜,无人问津时,痛下决心进行转型调产。为了找到一个好项目,崔晓满多次自费带着村干部到外地考察取经,最终选择种桑养蚕等一些投资小、效益好的项目。他鼓励两名党员带头养蚕,当年就收益8万元,良好的收益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村里养蚕的人越来越多,收入也越来越可观。他随后成立了养蚕专业合作社,多方筹资建起了日烘茧八千斤的烘茧站,为周边30多个村的蚕农统一提供种源、技术、收购等便民服务。

当他看到村里农户苦于致富无门,陷入增收困境时,就积极帮助农户找门路,拓渠道。村民崔连详有养猪技术,但缺乏启动资金,他先后两次找市县畜牧部门,协调资助两头1000多斤的成年种猪,和其他村干部共同资助他3000余元,经过两年多的经营,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存栏百头的小型养猪场,年收入可达10余万元。

坚守源于情怀,是一个孩子对父母的真情流露,是一个老党员对家乡人民的鱼水深情。十多年来,他始终把村里的老人、孩子放在心里,守护者这里的父老乡亲。

百善孝为先。回村的日子,崔晓满守着年迈的老母亲,每天坚持给她梳头端饭,无形中影响感染着村里的每一个人。他坚持和提倡在全村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把孝敬长辈作为第一标准,带动全村形成了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良好社会风尚。

崔河小学是一所中心小学,到2002年孩子们还在阴暗潮湿、透风漏雨的旧仓库里上课,用的还是50多年前的旧课桌。回村后,崔晓满提出“人人集资、户户集资、党员干部带头集资”的建校口号,多方筹资30万元,建起了一座占地1300多平米的新校舍,让孩子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

劳务经济是崔河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为了务工人员走得出、走得稳,崔晓满亲自驱车两三千里,实地到陕西省神木县去看路,并让村里给每个人办理了安全保险。现在全村200多名青壮年足迹遍布8个省16个市。

农村旧俗很多。每逢红白喜事,原有的习惯就是当地村民先请村干部再办事。崔晓满一改过去的老习惯,主动带领村干部到家里看望、帮忙、商量办事事宜。村民们都说,现在的干部真是咱百姓的当家人,办事比咱自家想得都仔细。

十年穷村官,十年坚守路。崔晓满说,自己很快就面临“二次退休”了,但他的心会永远为党的农村阵地坚守,为崔河这片土地坚守,为家乡淳朴的父老乡亲坚守!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4日 11:26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朱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