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一位基层医生的中国梦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人民医院 梁君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小的时候,我的家乡内蒙古突泉县塔克吐村缺医少药,很多父老乡亲患的并非不治之症,因得不到治疗而命赴黄泉。我曾经眼睁睁地看着我的姥姥、姥爷,一对可怜的劳动人民,在不知名的疾病与看不起病的穷困潦倒里,饱受痛苦折磨后慢慢闭上渴望生命的眼睛。我的奶奶患有心脏病,在陪我玩耍的时候,总是要不断地停下来喘气,胸闷得满头大汗,大把地吃下救心丸。一次发病后,奶奶拍着我的大脑袋说:“我的乖孙子要是个大夫多好啊!”可是说完没几天,奶奶因心衰加重而过早地去逝了。我痛彻心扉,就有了最初的梦想:“我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我想把死人都救活了!”

一个药箱,一个听诊器,一台血压计,一个人,行走在辽阔的乡村大地上,以一己之力守护一方村民的健康,用仁心仁术演绎着撼动人心的大爱传奇。我的医生梦是那样美丽而神圣,充盈着整个少年时代的甜蜜梦乡,时时激励我在那一个个几乎坍塌的乡村教室里刻苦学习、奋发图强,激励我高分考取包头医学院。

五年的大学生活,练就了我一身多才多艺的本事和一腔青春热血般的壮志凌云。13年前,我大学毕业,到哪里去?面对这种种选择与困惑,我决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贫困落后的故乡突泉县,正是最需要人才回归的地方!故乡,是我圆梦的地方!当我被突泉县人民医院聘为内科医师那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欣喜和踏实。我忠诚事业、报效家乡的医生梦,终于如愿以偿。

然而,13年来,我的医生梦饱受折磨。真正走上了临床,我才知道走上了一条苦难长征的道路。

刚当医生时,就要当学徒,就要无休止地干活磨练、忍辱负重,练就一颗不平常的平常心。我每个患者都抱有很大希望,每一件事情都会用心去做,并且都希望看到一定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进步。想做一名优秀的医生,就需要完全的精力投入,这样会很辛苦,但总能从中总结出对自己有用的经验。知识需要聪明的领会,更需要时间的积累、心智的消耗。专心致志从医之外,我还要拿出很多精力去应付那些所谓复杂的人际关系。想在行业里出类拔萃的人往往就是公众眼光里的“出头鸟”,我也曾使出浑身解数地迂回在“棍棒”之间,目的就是留在突泉继续我的医生梦。“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每当我遇到困难、挫折和挤压的时候,便会用孟子的这段话来安慰自己,究竟是阿Q精神还是其他,我觉得没有追究的必要,毕竟圣贤之书给了我继续战斗的勇气和信心。

2006年,我在北大人民医院进修学习。我住在地下二层招待所,与蝼蚁潮虫为伴,那生活实在让人值得记忆,没有阳光与月光,光和作用只能靠灯光,灯一闭,真的伸手不见五指,静得阴深恐怖很甚人,从来没在坟墓住过,我想不过如此。闷热夏日,不怕酷暑,就怕潮湿,刚晾晒干的被褥四个小时后就顺着针线处湿得一片片,第二天可以拧出水来。长期饱受潮湿,我的身体出现了变化,经常腹痛拉肚,脚上长癣生疮,只好干嚼辣椒猛吃生姜以驱潮气。 面对如此居室 ,我只能痛并快乐着,咀嚼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深刻理解着北大著名教授胡大一先生那句经典格言——“医生是永远的行者!”有志须伏枥,休学楚舆狂,不必为了吃穿住行的质量而伤神,无需为那些无可奈何还有无能为力的事情而叹息。举头三尺有神明,好高才能骛远,北大给了我一双明亮的眼睛,我还是去寻找苦难的故乡!

时下,医生的处境极其糟糕,各种医患矛盾眼花缭乱,甚至杀医伤医事件屡屡发生,血雨腥风顿起,刀光剑影毕现。即便是我们突泉这个小县城也是医闹此起彼伏,叫杀声,呐喊声铺天盖地,震耳欲聋。各种滋味参杂的医生生活,被人编辑成这样一条短信:“一腔热血把医学会,当了医生吃苦受罪。从早到晚比牛还累,寝食难安折磨肠胃。急难险重必须到位,病房门诊终日疲惫。一时一刻不敢离位,逢年过节值班不睡。周末不休还要开会,迎接检查人人崩溃。屁大点事不敢不对,一点小错就是大罪。天天学习不懂社会,病人告状回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晋升职称次次被退。不当干部也没地位,百姓还说我们受贿。青春年华如此狼狈,仰望青天欲哭无泪! ”

虽然如此苦累遭罪,我依然砥砺前行,依然正能量般地坚守着我的医生梦。在医患关系紧张、医改举步维艰、社会矛盾复杂的大环境下,在长年超时、超负荷、低工资的工作生活里,我的医生梦不断完善、深化和提升,最初的根本内容从未改变。

也许有人会问:“你为什么如此高调?”因为在13年的从医生活里,更多的时候我所得到的是欣慰与感动,众多患者和社会各界对我的关爱与真诚是有动于衷的。

“是谁的眼睛关注着忧伤,是谁的双手抚慰着病痛,是谁把生命的旋律一次次奏响——是你,是你用仁术创造奇迹,用爱心实现梦想……”这是一位老教师康复后的真情告白。就在我结婚的第二天,一位八十多高龄的患者,居然拉着拐杖爬上四楼,来祝福我的快乐。我县书法家、离休干部刘凤志先生为了鼓励我继续当好医生,把他90岁高龄时最后一幅封笔之作嘉奖给我,写的是“不为良相,愿为良医”。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我是首批治疗小组组长,在电视上频频露脸,解除隔离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居然遭受到了航天英雄般的礼遇,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都热情地上前与我握手、打招呼,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医生的光荣与幸福。

讲人文精神,讲尊重人的价值,第一条就应该是尊重生命的价值。因此,我觉得医生的神圣之处就是挽救生命。患者把世界上最珍贵的生命和健康托付给医生,我有什么理由不做好呢?

让我来讲一个实际发生的病例吧。3年前,突泉镇农民张大娘突然胸痛,被家属送到我的面前。诊断是急性大面积心梗,生命岌岌可危。如果能在大医院立刻放支架尚有一线生机!突泉远离大城市,去大医院根本不可能,而且立刻转诊很可能病死在路上!怎么办?很难办!我决定先用传统技术溶栓,病情如果平稳,再择期转院行支架治疗。一周后,机会来了,可以去放支架了!望着转诊远去的救护车,我如释重负。

两周后,家属打来电话,却是无奈而绝望的声音:患者病情恶化,上级医院无法进行介入治疗。张大娘预感到已经快不行了,要求子女把她拉回突泉,求我继续给她做最后的努力。怎么办?没法办!我清醒地知道:即将面临着一个死亡病例的到来,可是,又怎么忍心把她最后一线生命希望完全抹杀掉。

绝望而归的患者,生命如履薄冰,我却找不到有效方法。就这样等待着死亡吗?怎么办?还得办!我冥思苦想,细细寻找着生命的稻草,最后决定用两种药物做关键治疗。十几天后,奇迹发生了!张大娘各项指标正常了,不痛也不喘了,而且是走着下楼,健康出院了!百分之百的努力真地换来了百分之一的生机!而且,3年过去了,张大娘现在依然健康的活着!

这个经典故事,每每让我欣慰和自豪。更重要的是,我的医生梦找到了审美境界的诠释,那就是:时刻遵循“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手捧圣贤之书《大医精诚》,努力去做一个好医生,在治病救人的职业中去实现人生价值。

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医生的沉重工作,正是医生的人生价值。在有价值的人生里,那些苦累遭罪又算得了什么,那些欲望虚荣又怎么值得追求?

全心全意为老百姓看病,实现老百姓的健康梦,就是身为一位医生的“中国梦”。我的医生梦,就是我的中国梦。家乡就是机遇与平台,虽然这个舞台很小,但足够我梦飞扬。我永远憧憬着新医改的春天,永远对家乡、对祖国的前途满怀信心,继续在圆梦的路上行进,为中国梦增添色彩。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1日 10:55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梁秀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