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军装永不褪色

广东省肇庆市委组织部 供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贾东亮在农场种植珍稀花木

贾东亮在农场种植珍稀花木

贾东亮,一个平凡而朴实的名字。然而,当这个名字与中共十七大代表主席团成员、十八大代表、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党员、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全军英模代表、改革开放30周年感动广东十大人物等一连串骄人荣誉联系在一起时,它就显得不再平凡。从校级军官到普通农民,从退伍军人到创业楷模。贾东亮,用十四年汗水创造了一段闪光的人生历程;用十四年热血塑造了一座时代创业者的丰碑;用十四年奋斗为我们书写了无数的感动。

一、从少校到农民。1997年,在部队服役18年后,曾任空军空降兵某部副团职参谋、少校军衔的贾东亮,经过深思熟虑毅然选择了复员。部队首长诧异地问他:“你现在是副团职干部,转业套个相应级别,当个一官半职该多好。”亲朋好友也劝他:“走这步棋很冒险,不要自讨苦吃!”贾东亮深知自己“二次创业”将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面对部队领导和亲朋好友的关怀,他自信地回答:“我就是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自己的人生坐标重新定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998年2月的一天,身材魁梧的贾东亮身穿迷彩服出现在广宁县南街镇黄盆村委会简陋的办公室里。当他亮明身份、说明来意,要承包村里山地进行种养开发时,黄盆村的村干部都大吃一惊,简直不可思议:一个空军副团职军官,放着大城市不住,有好的单位不去,离开妻子孩子,只身一人来到偏僻小山沟里开荒种地当“山大王”,他到底要图个啥?会不会玩一把就走?村干部在满腹狐疑中与贾东亮签下了为期5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贾东亮把自己10多万元的复员老本全部押在了黄盆村6座山头和山脚的一片洼地上。从此,他在广宁当起了农民,栽树种果,养猪养鱼,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二、汗水浇绿荒山坡。贾东亮面对6座荒山和一片沼泽地,他苦苦地思索发展的路子,挖掘大山的文章。经过调研,一个发展思路在贾东亮的脑子里逐渐清晰,他提出了三个“五年规划”:第一个五年,重点发展种养业,发展特色农业,特别是发展沙糖桔种植,筑牢基础;第二个五年,重点发展加工和贸易,主要是对农场的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对沙糖桔实施南果北调,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第三个五年,根据市场发展趋势,重点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农业。

说干就干。贾东亮以每天1元的价钱租用当地村民废弃的鸭寮作为栖身之所,他将在部队里学到的军事地形学等军事知识灵活运用到开山实践中,从附近村庄请来14名村民开荒种地,不出三天,他便通过开辟防火沟完成了炼山,把水源接到海拔198米的山头上,并装上了自己设计的抽水灌溉系统。半年后,开通了6公里环山机耕道,挖掘了2万多个果穴,种上沙糖桔2.6万株、柿子树1700株,建设猪栏246间。每天,天没亮他就上山干活,月亮出来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栖身的鸭寮。深夜里,他不但要防范毒蛇的偷袭,还要忍受山蚊的叮咬。第一年,他就穿破了5套迷彩服,瘦了整整13斤。    

创业路并非一帆风顺。正当贾东亮的八一农场曙光初露时,1999年年底一场罕见的霜冻,将他种的热带水果、养的热带鱼全部冻死,直接经济损失达10多万元,复员老本全打水漂。从老家赶来看他的岳父对他说:“东亮,这十几万元我们不要了,就当交了学费,我们回去吧!”贾东亮没有答应,他选择了——坚持。霜冻把贾东亮彻底冻醒了。他在埋头苦干之余不忘科学种养,不仅订购了《南方农村报》等报刊杂志,购买了一批种养书籍,还把华南农业大学的教授请到了农场传授技术、解决疑难。    

花开花落,春去秋来。十四年风雨过后,八一农场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结下了累累的硕果。2003年,农场收获第一批沙糖桔,产量达10万斤。2004年,他注册的“西贝牌”沙糖桔申报国家“绿色食品”标志,成为广宁县乃至肇庆市首个以个人名义申报原产地保护的品牌商标。“西贝牌”沙糖桔,远销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此外,他还率先实验“水面多层立体养殖法”,使鱼塘平均亩产量大幅提高。2008年,八一农场开始实施第三个五年规划,逐渐向生态观光农业发展。沙糖桔全部改种“三香四木”即檀香、降香黄檀、沉香、柚木、格木、红花苛木、楠木等珍贵树种。截至目前,八一农场占地面积扩至502亩,鱼塘160亩,果树2600株,名贵花木达84000株。如今,八一农场已成为市、县“三高”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市党员科普示范基地及广宁县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固本强基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国民休闲度假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示范基地,全国科普兴村惠农先进单位。

三、万紫千红才是春。贾东亮的创业事迹在全国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一些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在校大学生纷纷来到八一农场取经。贾东亮总是不厌其烦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他们拨开迷雾、指明方向,使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    

2005年10月,他参加了由省军区、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等单位组织的退役军人报告团,在全省地级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宣讲活动,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贾东亮先后演讲100多场次,听众达5万余人次。他还走进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和《致富经》等栏目,讲述其自主创业的艰辛历程。八一生态农场也成了干部群众参观学习的阵地,累计接待10万余人次。

致富以后的贾东亮时刻不忘乡亲,他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乡亲一起致富,2005年10月,贾东亮把农场周边有志于发展“三高”农业的14名退伍军人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八一生态农场创业党支部,他亲自担任支部书记。党支部成立后,先后启动“致富工程”、“手牵手工程”、“送温暖工程”,采取“帮、扶、带”等方式,帮助群众共同富裕。“东亮行,我也行”的东亮效应,在南粤大地掀起了一个创业热潮,“东亮式创业模式”已成为艰苦创业、科学创业及新农村建设的活教材。

2008年3月,肇庆市开展以“全民创业,党员带头”为题的“东亮式”党员创业贷款活动,市、县两级组织部门负责筹措贴息资金,肇庆市农村信用社提供3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向全市500多个乡村有志创业的优秀党员发放专门的创业信用贷款。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贷款3亿多元,贴息资金2500多万元,帮扶2500多名农村党员创业,解决就业岗位1万多个,支持农村党员发展畜牧养殖、水果种植、农产品加工等创业项目,初步产生经济效益近3亿元,使农村党员“一户带动一方,一方发展一业,一业致富一方”科学发展模式得到有效落实,涌现出一批批“东亮式”创业致富之星。

四、追求卓越永不停步。渐渐地,一个崭新的蓝图在他脑海成型:打造一个创业之旅(走创业之路,看创业成果,听创业故事,尝创业果实,学创业精神);抓好两个转型(从生产转向流通,由生态转向观光);建设好三大基地(广佛肇青少年素质训练教育基地,中小学生夏令营基地,企业员工拓展训练基地);突出四野品牌(挖野菜,摘野果,搞野营,做野炊);协调好五大板块(种植,养殖,旅游,培训和党建);发展好六大区域(科普区、花木区、观光区、生产区、野果区、休闲度假区)。如今,贾东亮的八一生态农场游客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各地游客为广宁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和新变化,使大家及时了解到产品信息、项目信息和市场信息,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有效接轨,为广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伴随着八一生态农场综合利用农业经营活动、绿水青山、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及农家乐等资源,探索实现城乡互动,追求健康、回归自然的城市假日休闲模式,慕名而来参观考察学习的党员、干部、群众络绎不绝,贾东亮的八一生态农场正迎来新一轮的朝阳和曙光。

贾东亮所走的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这条路,既充满艰辛,又充满光明,是一条光彩四射的成功之路。他当初选择走这条路时,并没有想要争取某种荣誉,而是不想给组织添负担,不愿给部队找麻烦,只想用自己的双手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十四年来,他从校级军官转型为普通农民,从退伍军人升级为创业楷模。贾东亮,他将继续为党旗争辉,为军旗添彩。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8日 15:06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朱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