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用39年的坚守筑就百姓健康梦

北京市委组织部 供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量血压

量血压

配药

配药

姜桂玲,1959年3月出生,2003年6月入党,是房山区周口店镇良各庄村一名普通的乡村女医生。从1975年3月开始,在乡村医生的平凡岗位上,一干就是39年。这39年里,她默默地坚守着医者的操守,但她的名字却响彻远近;这39年里,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却收获了百姓亲人般的深厚友谊;这39年里,他一丝不苟地为百姓除疾祛病、排忧解难,甘当百姓健康梦想的“守护神”。

村里的“120”

“医本仁术,德乃医本”,从选择乡村医生这个职业开始,姜桂玲就把“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这八个字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她刻苦钻研各种医学知识,经常挑灯夜读,拿着书本对着各种中草药一一识别。为了熟练针灸操作,她不惜在自己身上一遍遍找穴位、练针灸,身上已数不清被扎过多少个针眼。从医至今,她从未放过任何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无论是培训班,还是专业讲座,从不缺席。医者仁心,这些年来,她已养成了一个“怪习惯”,睡觉时衣服不全脱,脱下的衣服一定和诊箱一起放在枕边,为的是夜里出诊时及时方便。她常说:“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时间是不能自己随意安排的,因为病人对你的需要是无时无刻的。”为此,她从未休过星期天,作为母亲和妻子的她虽然心有愧疚,可一走进医务室,她就把一切都抛之脑后,聚精会神地投入到工作中。对医术的追求和对医德的积累,让姜桂玲逐渐成长起来,凭着精湛的医术,她帮助百姓战胜了一个个病魔;靠着全心全意、无微不至的服务,她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认可,被百姓亲切的称为“村里的120”。

 

高血压患者的“降压器”

2001年,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在良各庄村实施,通过对村里千余人进行筛查,发现高危人群达268人,高血压患者196人。面对此情此景,感受着高血压病患者内心的痛苦与无助,医生的天职告诉姜桂玲,对高血压病的监测与治疗不能等。她苦思冥想,开创了别具一格的“姜式高血压测量法”,把全村190多名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轻、中、重三级进行分类管理,并按姓氏划分,使用“高血压记录本”记录每次测量结果,实现了农村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管理的病历化、格式化。为了更好地服务高血压病患者,她把降压药送到田间地头,把血压表从医务室带到每家每户的院子炕头,把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病的知识传送给邻里乡亲。通过10多年的药物治疗和保健预防知识宣讲,村里的心脑血管病人大量减少了,死亡率降低了,高血压的发病率也下降了,全村190多名高血压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姜桂玲的影响下,良各庄村医务室的工作人员也纷纷走上了街头,到百姓家中义诊,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他们从医时美好的梦想。

群众眼中的“贴心人”

姜桂玲始终把守护百姓健康作为一生的追求和梦想。39年来,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出诊,她都始终如一,从未在患者家中吃过饭,从未收过病人家属的谢礼。一天中午,姜桂玲正在吃午饭,村里张大爷的儿子满头大汗地跑来了:“姜大夫,我爸不行了,你赶紧去看看吧。”她撂下饭碗就跑,到家一看,老人已穿好了装殓的衣服,手里握着打狗棒,闺女正烧着断头纸。姜桂玲没有放弃,尽全力救治。经检查,老人是急性肺炎高烧引起的昏迷,她说了一句:“你爸还有救!”,并立即给老人输液、按摩。经过紧张的救治,到下午四点多钟,老人睁开眼睛醒了过来。从那以后,老人逢人就说:“是姜大夫救了我一命,要不是她坚持,我就看不到你们喽。”正是这种全心全意的付出,让百姓把对党的感激和热爱都给了这名普通的乡村医生,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2011年夏天,姜桂玲在给一个小孩看病的时候,突然手就不听使唤了,脚也走不了路了。经检查,是得了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这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会让人四肢软瘫,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听说她住院了,村里几百口人都到医院来看望她,80多岁的老大爷大娘们来到病床前,哭成了个泪人:“孩子,你疼死我了。”有的大男人不好意思落泪,急得搓着手说:“姜大夫,您咋病了呀,这不天塌了吗!”当她病好归来时,医务室门口早已堵满了人。老人把她当成孩子,拉着她的手说:“多穿点呀,丫头。”边说泪水就流下来。就连几岁的孩子也拽着她的衣襟,说:“姑姑,姑姑,你可回来了。”那一刻,姜桂玲感觉,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在谈到“中国梦”时,姜桂玲说:“中国梦就是老百姓的梦想。只要大家需要我,我还有一口气在,我就会一直走下去。”这就是她,一个情系基层、心系百姓的中共党员,一个用39年的坚守铸就百姓健康梦想的“美丽天使”。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30日 11:21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孙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