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躬耕教坛写春秋

福建省南平市委组织部 供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庄桂淦进行课外辅导

庄桂淦进行课外辅导

庄桂淦,男,汉族,中共党员,中专学历。1957年出生于福清市一印侨家庭。1974年9月,他高中毕业积极响应“支援山区教育”的号召,胸怀陶行知教育思想,满腔热情地到政和县贫困山区单人校当民办教师,1983年录用为正式教师,2000年聘为小学高级教师。从教40年来,均扎根在农村完小学任教,先后担任政和县石屯镇松源小学教导主任、外坂小学校长等职,现任政和县石屯镇西津畲族村小学校长。                                  

偏僻的畲族小乡村,简陋的房舍,10位教师,100多个留守儿童,一张张注满爱的“阳光餐桌”,便构筑了一个充满爱的“阳光小学”。在政和县石屯镇西津畲族村小学,有一位“最美共产党员”,他就是庄桂淦校长。从教40年以来,他对山区教育倾注了全部的爱和希望。让我们走近他,探寻他奋斗的足迹。

1974年的秋天,他积极响应“支援闽北山区政和教育”的号召,来到了政和。他多次放弃了调到中心校或进城的机会,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在政和将近40年的时间里,他多次放弃出国继承家业的机会和优越的条件,义无返顾的把自己奉献给了政和的农村教育事业。特别是1982年,他在政和县外坂村小学任校长时,一封来自印尼的电报令他喜忧参半。喜的是:到印尼,自己终于有机会侍奉六旬老母亲;忧的是:学区领导和同事的极力挽留,还有学生们期望的目光和揪心的呼唤,真是令他犹豫不决。最终,他选择了留下,为政和教育事业甘洒一腔热忱。他满腔热情地爱着这块土地,爱着这群农村的孩子,深深扎根在闽北贫困山村小学。

爱生如子,满腔真情哺育留守儿童

庄桂淦的美,在于大爱。“老师”、“父亲”、“保姆”……每个称谓都诠释着他对学生娃朴素真切的爱。他说自己“最对不起的是家人”。他深爱着家人,但是,他面对的都是畲族村留守儿童,他得把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放在这些孩子身上,因此,他选择的是一种舍己利他的“大爱”,这样的爱,表现在他见到孩子时眼神里自然流露出的温情,表现在“哪里都可以是课堂,哪里都可以教书”的独特教学理念,表现在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恪守。

他是党员、是老师、是校长,更是100多名畲族村留守儿童的父亲。2004年,在石屯镇西津畲族村,孩子的爸爸妈妈多数在外打工,在孩子最需要母爱的成长时期,在孩子最容易感到孤独害怕的时期,却只能留守在自然村的爷爷奶奶身边。庄校长看到他们无论是严寒酷暑,每一天要步行几里路赶到学校上课,吃的是腌菜萝卜咸,穿的是褴褛的粗布衣,他总是愁眉不展。特别是看到留守儿童隔代相守或“寄人篱下”,孩子们日常的生活、学习被迷茫、孤独甚至是自卑和冷漠所包围。孩子们都渴望父母回家与他们一起生活,但却无能为力;有些孩子甚至一年只能见父母一两次……他们都普遍存在不愿和爷爷奶奶沟通的现象,甚至很多的留守儿童都面临失学的危险。他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放弃了照顾自己的孩子,却选择了照看这100多名留守儿童。

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失学困境,庄老师积极申请,努力的筹备,终于在2004年将西津畲族村小学改建成寄宿制学校,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邻县建瓯、建阳、浦城和邻镇东平村、范屯村、界溪村、苏地村、西表村、护田村、碗厂村、新口村的家长,得知庄老师如此用心对待学生,几次三番来找他,纷纷请求西津小学接收他们的孩子,说放在这他们才放心。这些学生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再加上家校之间路途遥远,住校成为必须。但是学校仅有一栋简陋的校舍供老师和孩子们住。校舍不够住,庄老师和他的妻子就腾出自己的小房间,和孩子们挤在一起睡。他们夫妇从没有一个晚上睡过一个囫囵觉。因为他和妻子心里总挂着孩子,每天晚上都要去各个寝室看看孩子们有没盖好被子,经常一个晚上去看好几次。看看睡梦中的孩子们,有没有不舒服的……像郑萍萍、蓝刘阳、蓝添等七位同学远离父母不适应,他妻子就如慈母般耐心的劝导安慰。叶雨芳、马宝娟等六位同学年纪只有七八岁,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夫妻俩还要经常为他们洗头、洗脚、洗澡。在照料寄宿生的过程中,庄桂淦最怕有孩子生病,因为学校地处半山腰,送孩子就医不便。一天半夜,大雨如注,下个不停。凌晨2时,正在巡夜的庄老师发现学生叶雨芳发高烧,他心急如焚。夫妻俩轮流背着叶雨芳,赶往2公里外的诊所,赶到诊所时他们全身都被大雨淋透了。在医生给叶雨芳打完针、配好药后,他们顾不上喘口气,背着孩子又赶回了学校,可庄老师还放心不下,坐在孩子床边一直陪到天亮。诸如此类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从寄宿制学校创办开始到现在,十年如一日和这群留守的孩子们同吃同住,其中的酸甜苦辣难以言表。

学生增加了,食堂那两口铁锅也无法给这么多的学生供应饭菜,这些问题必须要解决。于是他经常顾不上吃饭,又开始四处奔走。学校终于建起了干净的大食堂。随着寄宿制学校的建成,学生住校了,老师的任务也更重了。庄校长更是扛起了沉重的担子。但是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记挂着的依旧是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学校的哪个老师有困难,他们总是在第一时间帮忙。哪个老师生病了,他不但关心慰问,还尽可能的组织其他教师相互照顾。他们夫妇长年以校为家,总是说住在学校才踏实。由于长期劳累,庄桂淦落下了许多慢性病,但是从未听他喊过累。一次,庄老师为了修一盏宿舍的电灯,不慎从高处跌下摔伤,伤势较重。同事们把他送到县医院治疗,可是当天晚上12时,他打完点滴就悄悄回到了学校。由于心里惦记着留守儿童,在医治的30余天里,他白天坚守学校,傍晚上医院治疗,深夜又悄悄返回学校照料孩子。与其说是老师,更像是这群孩子们的爸爸妈妈,他就是这群留守孩子们的守护人,庄老师也因此被大家称为“保姆校长”。

教书与育人并重,师德与术业共馨。他认为,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爱学生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和爱好;爱学生需要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后对症下药……作为教师,他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重视、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如今,单亲孩子、留守孩子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庄老师就耐心细致地做好这些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2007年,像陈湘鹏、雷思羽、雷金萍等十四位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大多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疏于管教或是过于宠溺,他们开始变得放荡不羁,作业不完成,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庄老师就和其在外地的父母取得联系,让学生用他的手机和电话每星期和父母通一次电话,汇报每周生活和学习的情况。经常找孩子们谈心,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与他父母短信沟通。他努力搭建起家长与孩子、老师等多方沟通的桥梁,不让孩子偏离健康成长的轨道……为了能让学生来校后吃得饱、睡得稳、学得乐。他还努力为学校争取到了教学方面的一些硬件设施,使学校向教育手段现代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庄老师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坚持更加有了结果。在党和政府的对留守儿童的政策关怀下,在广电等媒体记者积极宣传和呼吁下,全社会也开始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行动。2012年10月,央视一套 “梦想合唱团” 福州筑巢工程队来到了西津畲族村小学取景拍摄,就是为了给留守儿童们兴建一座宿舍楼。2013年元旦,央视一套李炜潮妈团代表给西津畲族村小学的留守儿童送来了价值2万元的生活用品。2013年5月县文化馆组织“艺术扶贫”队到了该校,让这些乡村农家的留守娃学到了乐舞书画,热心帮扶让他们的心中燃起对艺术的希望之光。今年六一儿童节,南平电视台和政和电视台以及政和团县委、县妇联联合组织“手拉手”爱心活动,为留守儿童和城里的小伙伴们筑起爱的桥梁,搭建文艺汇演大舞台,让他们和城里的小伙伴们蹦蹦跳跳上舞台。很多热心的企业家,纷纷捐资助学献爱心;很多的爱心团体和爱心人士,对他们倾力相助。

爱校如家,全心全意成就山村教育

庄桂淦的美,在于坚持。一个人要抵挡住繁华世界的纷扰喧闹,需要淡泊名利,需要心无旁骛,需要耐得住寂寞。庄桂淦40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忠心不移,他的人生只为一件事: 坚守山村教育事业,为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长年历月,始终如初,看似平常的点点滴滴,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

1989年9月,他初到西津畲族村小学任校长,这里地处半山腰,办学条件极差,教学质量低下,是一所薄弱学校。走进校园,他看到的是当时冰雹和龙卷风的袭击后破烂不堪的校舍,他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沉了,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他看到课桌凳破损不堪,自己掏钱买来木板、锯子、刨子,利用课余时间亲自动手修缮,掏空钱包,全家人吃腌菜干度日,也毫无怨言。 1991年,学校没有自来水,喝水问题严峻,他和打井师傅一起掏泥砌石,打出一口30余米的深井,解决了师生的饮水问题。1993年,师生没有宿舍楼,他开始四处申请,多次与村民委员会协调,发动台胞张功恩、商人陈智荣等社会人士筹集资金近38万元,盖起一座二层教师宿舍楼——“蕴智楼”。1998年,学校没有操场,师生没有活动场所,一遇到雨,校园一片泥浆,他带领家人和老师投工投劳铺好了学校操场,建造了篮球场。2003年,学校用了几十年的厕所脏臭而且时刻面临倒塌的危险,他费尽周折、多方筹资建起一栋崭新的厕所并投入使用。 2004年,他创办了寄宿制学校,不仅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安全美好的学习环境,还为孩子们建筑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园。2007年,由于学校建在半山腰,仅有的一条通往公路的坡也是坑坑洼洼,师生来往不便还有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他发动经商的朋友筹钱把通往学校的路面铺成一条又宽又长的水泥路……由于大大改善了畲族学童就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也随着不断提高,办学规模也随着不断扩大。而且连续10年来一如既往地开好英语课程和信息课程。该校先后被授予“福建省百所农村示范校”、“福建省模范工会小家”、“市文明校”、“市农村示范校”、县级“集资办学先进单位”、“创安合格校”、“素质教育工作合格校”等荣誉称号。

爱岗敬业,矢志不移情系农村孩子

庄桂淦的美,在于信念。“山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40年来,这朴素的话语,早已内化成一种坚定的信念,在他的心底生了根、发了芽、长了叶。他的心里充满了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这样的热爱与忠诚,是一种信仰,于灵魂深处生发出动人的美。

时间追溯到1982年,他奉命到外坂小学任校长,当时只有三个年级,只有三位教师的学校。那时没有校舍,生产队的仓库当教室,只有几张破书桌,凳子是学生自带的。有条件的学生都转到外校去了。庄老师面对这样的一个烂摊子,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带领教师们克服重重困难,东奔西跑。有关部门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了,终于,有史以来属于外坂学校的第一幢教学楼落成了。学生们又纷纷回到了自己的学校。由于失散的学生集中了,学生人数增加了三倍。经过庄老师的精心管理,1984年,外坂学校已有一所具有特色的完小了,教师们也安心工作了。全校的教学质量历年来在县统考评比中均获前三名。乡亲们都说庄校长为培养外坂村民的子孙后代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他在赞扬声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关心学生,关心教师。从未因辛苦而设立校长岗位津贴。多年来,他以校为家,学生的课桌椅坏了,他动手修;操场不平,他动手填;墙上的石灰丢落了,他动手粉刷。至今外坂学校教师食堂的锅灶还是他当时亲手砌的。这样做一切都是为了减少学校的开支,勤俭办学是庄老师治校的宗旨。他胸怀陶行知教育思想,从教以来,始终奋斗在农村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所教学科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但他从不满足于原有教学经验,总是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1984年就与他在外坂小学同事的黄晓红老师说:“在教学实践中,力争把课设计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喜欢上他教的课,让学生期待他给他们上课。”原石屯学区教导主任陈兴东这样评价他:“庄桂淦老师教学上不仅特别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创设图像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等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将学生的思维调控到最活跃的状态,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还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新颖化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在教学中,从不一味地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用尝试、实践、讨论等办法寻求结论,从发展学生的自信和勇气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更特别注重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少而精的作业中学得轻松。”与他一起在西津小学任教十三年的彭积全老师说:“刚开始,学生家长有点不放心,这么少量的作业如何考出好成绩?而事实做出了最好的回答,他每年所任教的学科都取得较好的成绩,辅导陈红英等四十余位学生在市、县等各级竞赛中获奖。”是啊,学生有了高质量的课堂40分钟,渗透“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固有观念,提倡师生平等讨论。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上庄老师课,轻松!”“我们爱上庄老师的课,因为我们尝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我觉得自己的脑子一天天好使了!”……孩子们乐了,家长赞誉声多了,他就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也特别愿意听他的话,喜欢上他的课。当教育本身的苦与乐、学生的天真与可爱,犹如一本好书的情节渐渐地把他吸引住时,教育便成了一种需求和动力,驱使他废寝忘食,排除充满物欲的世俗,沉浸于辛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特别是1989——1994连续五年担任西津小学毕业班数学科教学,学生初考数学科成绩名列学区第一。

在学习中,庄老师擎着多思的火炬;在工作中,庄老师本着踏实的态度。积极进取、为人谦虚亲和的他,赢得了学生的爱戴、领导和同事的赞扬,也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历年来,学校的“德育工作”、“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在学区总评中都名列前茅。先后18次被评为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先进教师”、“优秀校长”、“优秀共产党员”;1992年被评为南平市“优秀教师”;2009年被评为“福建省农村优秀教师”;2011年被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2年9月他被政和县委、县政府评选为“感动政和教育十大人物”。 他的先进事迹先后在《中国教育报》、《福建日报》、《福建侨联网》、《福建侨网》等十余家报刊媒体报道。2011年12月当选为南平市第七次侨代会代表,2013年1月当选为政和县侨联第六届委员会常委。2013年5月他被授予“南平市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9月荣获福建省“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这位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四十年的老校长,以其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他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成长。

一眨眼四十个春秋过去了,他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最美共产党员,也是一位出色的农村小学校长。他认真履职,为政和贫困山村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人生坐标,自己描画。天书无垠,行者无疆。守护心灵,庄老师,你始终执着地行走在政和农村小学教育战线上,精神上是多么富有。恰如一位诗人所写: 

我是一个执着的行者, 步履轻盈,走在农村教育的路上, 脸上带着笑容, 心中充满阳光, 行囊中为农村教育准备了一切,理想、智慧、激情、力量……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1日 17:29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郭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