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妙手仁心浇筑援疆建设友谊之花

福建省福州市委组织部 供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翁绳健(右一)与奇台县人民医院少数民族医生

翁绳健(右一)与奇台县人民医院少数民族医生

翁绳健,1974年12月出生,1997年1月入党,现任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1997年,翁绳健以优异的成绩分配进当地颇有名气的福州市第二医院骨伤科。在工作中,他勤恳敬业,吃苦耐劳、谦虚好学,得到病人及家属的赞扬,也得到骨科前辈、老专家的厚爱,以及同仁的一致好评!2006年10月和2010年12月,他两次响应组织号召作为医疗专业技术骨干参与援疆工作。在此过程中,他勤奋努力,为缓解伤痛患者,搭建两地卫生事业交流促进平台,倾注了全部的精力。2012年3月被新疆昌吉州评为援疆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6月被福州市委评为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

他日故交再会时,雪莲花开吐芳菲

2006年10月,翁绳健带着一颗博爱的心和一份责任心,走进新疆米泉县人民医院骨科进行为期3个月的援疆工作。此时的米泉,开始进入冬季了,零下20几度的低温与榕城的温度有着天壤之别。到米泉后, 他废寝忘食,积极协助当地医院开展骨科手术,更新观念,开展讲座。积极参与每周的临床教学查房,结合实际病例讲解骨科专业的相关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定期开展骨科专题教学讲座,如:“骨与关节损伤的处理原则”、 “可吸收线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骨样骨瘤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距骨脱位与距骨周围脱的X线诊断”、 “钢上环形+8字对固定在尺骨鹰嘴、髌骨骨折中的应用及力学原理等。帮助医院开展引进新技术新疗法,短短三个月里,共开展了30多台较大型的手术,为当地骨科注入了新活力。他倡导引入“骨折修复一期自体植骨”的观念,为骨折愈合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骨不连的发生率。同时还参加了当地组织的义诊活动,当地新闻电视媒体做了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病人和当地领导、同仁的一致好评。

离开的那一天,他在日记里写到:“疆地广袤牛羊肥,瓜果飘香马儿飞,他日故交再会时,雪莲花开吐芳菲。”

一把手术刀,一颗为民心

2010年12月,中组部决定选派第五批援疆干部,知道这个消息后,翁绳健主动请缨再次踏上了援疆之路。

与上回援疆不同的是,这一次地点不是米泉县,而是奇台县,地点更偏远,时间更长,一年半;并且除了医疗技援,还兼任行政领导职务,任新疆昌吉州奇台县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骨科副主任医师。他努力克服语言不通、环境、饮食不习惯等困难,积极融入当地领导班子,融入当地各族干部群众,融入当地医疗事业中,为搭建闽昌两地卫生事业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平台,倾注了全部的精力。

记得有一位车祸病人激动地说:“我三处腿骨折,只打了三个小眼就治好了,这是福建专家的先进技术啊!”这位病人是奇台县西地镇农民,名叫李成龙,6月下旬骑摩托车外出时发生车祸,住进了奇台县人民医院。他遇到了福建来的骨科专家翁绳健,翁绳健使用微创手术使李成龙快速康复。

还有一哈萨克族患者,是个农民,33岁的他一年前因外伤导致了“右胫腓骨骨折”,当时手术采用“切开复位右胫骨钢板内固定术”。可术后1年多骨折却仍未愈合,患者依然无法行走和正常生活、工作,患者十分痛苦,并对医务人员有了抵触心理。翁绳健仔细查看过病人及临床资料后,指出患者目前是“骨不连、钢板断裂”,二次手术面临了很多困难,如断裂的钢板螺丝钉如何取出、局部骨质缺损的修复、重新内固定方式的选择等等。并和病人做了耐心而详细的交流,将病情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案以及预后与患者做了全面沟通,消除了患者的消极心理及抵触情绪。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后,手术进展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心怀感激、满意地出院了。就这样,不仅为医院消除了一场潜在的医患纠纷,而且切实解决了患者的困难,让患者重新树立起生活的希望。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5日 10:42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郭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