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以草根之力擎起人间大爱

山西省委组织部电教中心 孙正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捐出的钱张张都浸着汗水

家庭年收入仅两三万元的毕腊英,却每年拿出近半收入捐资助学。20年30多万元——与一些动辄上百万元的慈善捐赠相比,这也许不是多大的数目,然而,当你了解到毕腊英是如何积攒这些钱的,一定会为之动容。

养猪,是毕腊英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她每天和丈夫赵义贵起早摸黑,将300公斤玉米磨成面,把磨粉剩下的玉米渣搅拌成饲料,再一勺勺喂猪,磨粉、过滤、沉淀、烘干、浸泡、拌食、喂猪、搓粉,简单而枯燥的动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没有停歇。只因这一瓢一勺里连接着一种牵挂,寄托了一份深情,腊英才能一做就是二十年,无怨无悔、长此以往。

猪价涨时,毕腊英捐资助学越做越大,猪价跌时,她也是一以贯之,毫无怨言。她清楚记得1995年,辛勤劳作一年,养猪不但没有挣一分钱,反而赔了2000多元,对此,她只是比以前更加的辛苦,更加的艰难,该捐的钱,该助的学,没有打一点折扣,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释放出最大的正能量。

助学慷慨自己却省吃俭用

毕腊英家的客厅里,最显眼的就是悬挂着的她参加各级党代会、劳模会的合影照。在所有照片上,毕腊英都穿着同一件红色西装,这套西装是1997年她去北京参加第四届“全国扶贫贡献奖”前花198元买的,也是她最贵的一套衣服。

多年来,腊英在捐资助学上十分慷慨,自己和家人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

为了节约扩大养猪规模时的资金,她和家人起早贪黑开荒滩拉土沙,天寒地冻,也舍不得戴手套,手上都裂开了道道口子;修猪厂用的大梁、门窗、钢材都是别人家拆迁下来的;大冬天,为了省下大冬天买煤炭的钱,她也和乡亲们一起到大路边拾煤渣、扫煤灰;以至于和丈夫卖猪时,大中午啃自带的馒头那是常有的事……

这就是毕腊英,一个用自己辛勤的双手为贫寒学子撑起艳阳天的人,一个舍小我成全大我的人,一个用草根之力擎起人间大爱响彻三晋大地的人,

毕腊英事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省内外各大新闻媒体都先后予以了报道,《人民日报》、《人民代表报》、《中国青年报》等也都介绍了她的事迹,1993年毕腊英当选为省八届人大代表;1994年被省妇联评选为“五好文明家庭”金奖户;1997年9月荣获全国首届“五好文明家庭”,同年10月份又获得了第四届全国“扶贫贡献奖”;2000年11月荣获山西省“十大女杰”称号;2002年6月获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2012年光荣的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4日 14:46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朱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