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百姓的知心书记

北京市委组织部 供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会过日子的“当家人”

大峪子村并不算富裕,刘艳亮对村里的每一分钱都掰着花,他说:“要当好这个家,就得让大家伙相信我不是败家子儿,村里的每一分钱都必须花在坎儿上。”

硬化田间路、整修黄桃市场、铺设休闲登山步道、打机井、修蓄水池、整修河道、修建桥梁等,他积极向上级申请资金,还搭人情让老朋友先垫付部分工程款,验收后,才挤出资金分期还上。全村安装太阳能路灯,因为资金紧张,他家所在胡同的太阳能路灯排在最后一个安装。

村里的经费,刘艳亮能省的尽量省,该花的也绝不吝啬。他每年从村里拿出专项资金奖励考取大学的优秀学生,为幼儿园儿童和小学生发放乘车补贴,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为8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品,自制大峪子村挂历免费发放给村民,为村民谋福利;对环境好的农户进行奖励,引导村民提高环境卫生意识;出资组建小剧团、秧歌队,开展趣味运动会,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他把每一笔钱都用在了村民最需要的地方。

“和谐之声”的“领唱人”

在大峪子村,喇叭广播仍是一种村民最有效、最直接的消息获取途径。为了让广播发挥更大的宣教作用,刘艳亮组织人员创办了全镇第一家村级广播站——“和谐之声”。每天上午10点半,以《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为序曲,“和谐之声”准时播出。“政策大家知”、“样板农家小院”、“科技园地”、“高考状元”、“小窍门”等一个个老百姓喜闻乐见、贴近生活的栏目,使村民受益匪浅。

为了提高村民素质,刘艳亮提出“以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在“和谐之声”中每月宣传一位模范村民。《杜淑云:义务垫路,百姓共享》播出后,有更多的村民自发义务垫路;《刘瑞云:“孝”字是咱传家宝》播出后,许多村民到他家去请教照顾老人的心得。“和谐之声”广播为实现大峪子村和谐稳定、促进乡风文明发挥了积极作用,该村连续两年被评为平谷区乡风文明先进村,并在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明生态村。

为了让全村拧成一股劲,刘艳亮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开展述职承诺活动。每名党员、村民代表都要公开“亮相”作承诺,畅谈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011年,组织开展了“党员、村民代表包户”活动,1名党员或村民代表包3至5户,从“科技致富、治安调解、文明文化、环境优美、安全防汛”五方面为百姓服务。党员户的门外都贴着醒目的“党员包户标牌”,明确包户范围和职责,鼓励群众监督。这些巧点子,促进了和谐稳定,密切了党群关系,使村民对他从观望到佩服,从佩服到全力支持。

村民安危的“守护人”

村民的拥护和期盼,使刘艳亮愈加感觉到肩上责任之重。每逢遇到雨雪天气变化,他都要到村里转一转,关照村里老人、孩子出门小心安全,一旦路面积雪结冰,他就会拿起铁锨,带头铲雪铲冰、清理路面。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当晚,为了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刘艳亮冒着暴雨,带领村两委人员把有危险的村民转移到安全场所。次日凌晨,他还是放心不下,担心还有没能及时转移的村民,又提起精神,进村巡查。在伸手不见五指环境下,面包车正要经过村里的漫水桥时,刘艳亮突生警觉,下车查看,发现桥已经被洪水冲毁了一半。与死神擦肩而过,并没有动摇他进村的决心,绕道巡查一圈后才安下心来。正是由于刘艳亮的彻夜努力,在如此重大的自然灾害中,大峪子村没有出现一例人员伤亡。

一名共产党人应该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宽广胸怀,艳亮做到了;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应该情系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刘艳亮也做到了。他没有辜负老百姓的期望,没有愧对乡亲们的一声——知心书记。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30日 10:37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孙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