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老支书为民富民的乡村梦

四川省宜宾市委组织部 邵升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公平村地处江安县境东部,水陆交通便利,耕地面积1244亩,人口约有1900人,该村在李书记带领下,通过干部群众努力,经济发展很快,连续多年受到省、市、县的表彰。现村民中都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李时明书记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美好新村”的健康、持续发展之路。

李时明书记深知公平村要走持续发展之路,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他带领全村群众制定规划,理清思路,积极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国家的退耕还林项目,将村里的荒地、低产地清理集中起来,大力营造经济林,种植优质甜苦笼竹、枣、柿等,既绿化了荒山,保持了水土,又增加了农民收入。积极开展“生产生活互助、信息技术互联、发展项目互商、资金投入互帮、思想工作互做”的“五互”活动,全村群众掌握了稻田养鱼、高产再生高粱套种蘑菇的技术和大葱种植技术,全村种植高产再生高粱套种蘑菇2200亩,年产高粱300吨,产值达120万元,村民李光明种植每年收入达4万多元。

去年,公平村以学习文建明工作法为抓手,依托“春风”热潮,李时明书记与村委班子结合本村实际,创新推出以“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帮民富、聚民智、正民风”为主要内容的六民工作法,创新社会管理,倾心服务群众,全力化解矛盾。全村上下“心齐、气顺、实干”,人人争先,户户创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500元,85%以上的农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小洋楼,6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沼气,95%以上的农户吃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户户通了便民路,公平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全国精神文明先进村。

公平村电网建于80年代,早已不堪负重,许多农户用不上正常的电,就更别说发展企业了,李时民当得知县上有农网改造项目时,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国家农网改造项目资金40多万元,组织群众自筹资金10万元,投工投劳5000个。2002年底让全村村民用上廉价电、安心电、舒心电,同时利用农网改造之机与电办公司协调,组织村组干部捐款为贫困户(农网改造前没用电)袁家顺免费安装上电网。电网的改造却改掉了他自己家里用多年积蓄、高息借款架设的高压线、变压器、家庭开办的农副产品加工房、改掉了自已的产权和利益;自家生产蜂窝煤,却在本村积极开展沼气试点工作,而且,自己因车祸受了重伤后,都还要拄着双拐棍去县上召开的国债项目会上发言,宣传动员全县打沼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在自家蜂窝煤完全不景气的情况下,又去动员安装天燃气,对不通的就做工作,对有意见的就进行协调。目前,大家煮饭燃烧不用蜂窝煤,绝大部份都用电、沼气、天燃气。一直以来,他就是这样,舍小家为大家,不但砸自家的锅,而且还砸了自家的碗。同时省吃俭用支助了3名困难党员,4户困难户,1名失学儿童。

村党支部书记职责任务很重,要想把村工作做好,既要讲精神、讲苦干,还要重智慧、重方法,需要多求知于书本、多问计于群众、多创新于实践,自觉充实提高自己。作为村党组织的负责人,李时民书记不断学习掌握党的创新理论,领会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自己掏腰包外出考察,加强对其他地区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除此之外,凭着一腔好学劲儿,学会了打五笔,制电子表格、word文档,PPT,白天为村民办事,晚上在家整理资料。李时民凭着对党、对村民的挚爱,用实际行动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感默默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实践出了群众对他的信任和村上事业的大发展。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12日 10:53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朱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