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大山深处的坚守

福建省南平市委组织部 供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第二天,李仕银就带领村委委员上山将他哥哥家炭窑砸掉了。为此,兄弟俩反目成仇,将近一年的时间没有来往。当时,李仕银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他马不停蹄,挨家挨户做动员工作,宣传森林法。

经过李仕银劝说和耐心细致的解释,村民逐渐想通了,各家各户陆续封窑熄火。而李仕银的哥哥经过反复考虑,也明白了弟弟的苦心,终于和弟弟握手言和。

拒绝“判山”,守住家园理想

村民们掠夺式的砍伐止住了,可是当时一些村干部暗箱操作的“判山”活动严重威胁着匡山的原始森林。

那时,山外经常有各种木材厂的老板慕名来到双同村,蛊惑村干部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把一片片山林判给他们。达成“协议”后,他们便在自己的“地盘”里肆意砍伐,为厂里做木材家具提供原料。

1989年,李仕银当选村委会主任。第二年,他便痛下决心,决定治理“判山”问题。没想到,刚一下决心,考验他的“机会”就来了——一位老板主动来找他“判山”。

当时,浦城县一个木碗厂的老板来到双同村,手里拿着上级领导批的条子,出价6000元,恳求李仕银能将匡山的酸枣木判给他,李仕银坚决不同意,于是这位老板赖在李仕银家打起了“持久战”。李仕银去哪,这位老板就跟到哪。

“当时,我家还在种水稻,我下田干活,这位老板跟着下田;我收工回家,这位老板也‘收工回家’。”如今,说起这一点,李仕银仍是满脸苦笑,苦笑中透着无奈。

后来,这位老板提出了更具诱惑性的条件——将李仕银全家的户口迁到县城去,再送他一套房子。然而,李仕银仍然不为所动。

“当时,村里人都说我是傻瓜,有钱也不要”说起这一点,李仕银心里却有自己的打算,“这6000元钱当时我们村里拿了也没什么用。如果我全家搬到城关去住,村民在这里山穷水尽,失去了生活来源怎么办?酸枣木一卖掉,说没有就没有了。”

最终,木碗厂老板为期一周的软磨硬泡没有打动李仕银。李仕银守住了匡山的原始森林,也守住了双同村发展的希望。

铮铮铁汉,守来双同村的希望

如今,已经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李仕银身上还挑着村委会主任的担子,这个担子他已经挑了20多年。这20多年,充满艰难险阻,有时候甚至有生命危险。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匡山的森林资源受到外地盗林人的严重威胁。为此,李仕银跟村干部整夜巡逻,加重对盗林人的处罚力度,大有一种“乱世用重典”的魄力。

那时候,每年的匡山庙会李仕银都要去参加,不是为了看热闹,而是为了借此机会宣传护林知识,震慑盗林人。

在1994年6月19日的匡山庙会上,李仕银宣布:“以后如果有谁敢来偷木材,一旦抓住就要重罚,绝不留情!”

随后不久,李仕银和他的护林队就抓住了一个盗林人,经过重罚释放之后,对方的同伙放出了狠话:“你李仕银事情做得绝!既然你是匡山汉子,那就别怪我们手下无情,小心我们哪天把你也捆起来收拾一顿!”

那时候,李仕银经常要去镇里开会,来回走一趟山路就得6小时。山高路远,为了防止盗林人的报复,他兜里常常揣着防身的东西。

山林守住了,匡山越来越美了。这时,李仕银看到了山林背后匡山的另一面财富。山上尚有看松庵等名胜古迹,元末明初章溢、刘伯温、宋濂、叶琛等贤士隐居于此,原始森林广袤无边,因为这些元素的存在,李仕银觉得匡山开发旅游业正合适。他积极配合上级部门,请来了旅游局的专家到匡山考察采风、规划调研,经过不懈努力,匡山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09年12月15日,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设立“福建匡山国家森林公园”,这是继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之后,南平市第二个国家森林公园,也是浦城县第一个国家级旅游品牌。2011年11月18日,双同村被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试点单位”。如今,来匡山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李仕银当年保护下来的酸枣木出产的酸枣糕也成了村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光这一项,村民人均年收入就有3000-6000元。

如今,双同村杉木结构、琉璃屋顶的民居俨然成了外来游客眼中的文化看点,酸枣糕、杨梅酒成了外来游客必尝的美味,而李仕银从外地学习并引进的沼气技术也为双同村守住了干净,留住了绿色。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8日 14:52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郭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