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情倾社区 心细群众

南京市秦淮区五老村街道办事处 供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小区自治的探索人:没有物业的老小区都被打理的井井有条

没有物业管理的城市老旧小区,是群众矛盾的集聚点,也是社区党组织工作的聚焦点。延龄巷5号就是这样一个让周蓉牵挂的小区。这是一幢有96户人家的9层高的居民楼。1998年房屋交付时,有家专业物业公司入驻。没想到,2007年底合同到期前,物业公司就打了招呼,表示合同到期后不会续约。这样一来,小区将面临无人管理的瘫痪局面。周蓉立刻带领大家前往了解情况。经过调查了解到,部分居民不交物业费是问题的焦点。物业为了提高物业费上缴率,按照原低于市场价的0.3元/月/平方米收取物业费,但仍有20%的居民长期不交物业费,物业公司“无利可图”。为了留下物业公司,周蓉召集小区的居民代表召开议事会,征询意见后主动向物业提出:“你们提高物业收费。”然而,物业公司没有“领情”,还是毅然撤出了小区。

社区党委曾试图重新为居民们找个“管家”,但联系了几家物业公司,对方都没有兴趣,大家都嫌这个小区太小了,没有“钱途”。

自治是唯一的途径,想到这里,周蓉着手就干。为了充分发挥居民自治潜能,周蓉带着党委班子成员在寒冷的冬天晚上挨家挨户走访,征求居民意见,并观察物色热心公益9位居民代表。周蓉再次组织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这9位社区热心人成为业主委员会成员。2008年1月1日,小区居民自己选出的业主委员会取代物业公司,成了96户居民的“大管家”。

小区选出了自己的管家人,周蓉也没有闲着,她常常前去走访,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延龄巷5号被居民自己打理得井井有条。延龄巷门口的大铁门就是业委会成员端礼平出钱请人新装修的,有了大门之后,小区像“一个家”,居民们的安全感也提高了;橱窗内的画,是业委会成员陈艳女士画的,居民们反响也非常好,“觉得小区温馨多了”;为了改善居住环境,给广大业主一个“新的起点”,他们还请人把居民的楼梯道、扶手、防盗门,全部粉刷一新。小区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居民们交物业费的自觉性性也提高了,物业管理费上交率达到了98%。

延龄巷5号居民自治的成功,让周蓉对无物管小区自治工作充满了信心,她立刻着手将延龄巷5号小区的做法进行了“复制”,带领社区工作者在无物管院落挨家挨户做工作,根据各院落特点,发动居民自治,成立家委会、自治小组管委会等,充分发扬社区民主建设的四自精神,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在助人自助中提升文明和谐程度。民事民管民受益,淮海路社区在城市无物管老小区的居民自治工作上,率先形成了经验。

廉洁自律的带头人:不论是募集来的钱还是政府下拨的钱,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社区每年开展的捐款捐物活动所经手的钱、物也有好几十万,周蓉深知这些浸透着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爱心的钱和物得来不易,她想尽了办法,把它们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和最困难的人群。

社区低保金的发放每年需十几万元,为严格控制和管理这部分资金,她会同社区主管低保的同志,从源头就抓好低保家庭的入门关,并进行跟踪管理,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使应保尽保工作落到实处,把党的惠民政策惠及到社区每一个人。

上级部门每年拔给社区的办公和人员工资的费用有近二十几万,为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合理的使用,在她的提议下,成立了由社区主任、专职会计、社区干事及居民代表组成的5人理财小组,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下,制定了严格的财务规章制度,本着严谨、廉洁、公开、节约、监督的原则,实行民主理财,在她的精心打理下,每年的经费使用还略有节余,使社区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不浪费一分钱。

周蓉说:“群众心里都有杆秤。作为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我原做一只领头的大雁,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奉献社区是我无悔的选择。”她用自己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践行诺言,展现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风采。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0日 15:55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郭谕 打印